武善明
(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合川 401556)
我国对虾养殖业初始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效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虾病毒感染初步在我国境内蔓延,当时没有科学的应对策略,使得对虾养殖业效益迅速下滑。近几年中,各对虾养殖企业虽然在对虾养殖方面有所提升,但在对虾病害防治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诸如虾苗选择不合理、没有合理的投饵管理技术等,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和对虾病害防治技术展开细致探究。
当前对虾养殖企业中,很多育苗没有正规程序、大量使用抗生素、饵料营养欠佳,长期以往,使得出池后的虾苗免疫力、营养基础都有所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下池后的成活率。因此购苗是非常关键的,要选择那些活动自如、大小适中、身体强壮、最好长度超出0.8厘米的这种虾苗。综合现有虾池档次、养殖技术状况,最好选择每亩放养5-7万尾为最佳。在虾苗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国外的无病毒SPF虾苗。考虑到这些年来亲虾通过近亲繁育,使得虾苗质量下降,抗病能力低下,需站在遗传选种方面进行调整,关注最前沿种苗,选择体质好、长速快、有良好适应能力的虾苗。
在选择虾料时,要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确保虾料质量;投饵频率和投饵量要结合当地天气条件、水质等状况进行调整。晴天高温状态下、水质良好,就可以加大投料量;在阴雨天气中水质和气压都会相应变化,这时就要减少投料次数。坚持宁少勿多的投料指标。在南美白对虾发病时期要及时降低投饵量,必要时需要停料,此做法可以降低病虾的肝胰腺承受的压力,另外避免残饵将水质污染。在投饵时要仔细查看它们的摄食现状,如果发现某只南美白对虾非常猛烈的在吃料,这很有肯能是疾病暴发。这时要降低投料量,在虾料中掺入维生素CAE、大黄等中草药。将坚持投喂5天。
为南美白对虾建设和谐的生存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向池内掺加有益活菌,其分解后,能够将池中粪便、残渣进行转化,变为代谢物,随机被浮游生物吸收,保持健康的水环境,降低池水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有量。开始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保持合理水色;其次为净水复合菌和硝化细菌,可以有效将池中各种排泄物、残渣进行合理转换,从而使水质更加清澈。另外,在阴雨、气温低的状况下,水质会发生变化,这时就不能再运用微生物制剂。
第一,在虾病防治方面,要将重点放在“防”的方面。如果发掘发病,就要尽早实施治疗措施。一般在虾开始发病时,就难以正常吃料了,可以投放内服药物。为了提高诱食效果,将药物掺杂些鱼肝油,增强治疗效果。
第二,选择刺激性小的池水泼洒药物,注意泼洒计量要科学。要根据现有养殖环境、对虾体质来对药品种类、计量进行科学选择,避免产生对虾的不良发硬。想要增强治疗效果,在泼洒消毒药物的同时,可以掺杂适量颗粒增氧剂。
第三,南美白对虾常见病症分类包含:急性、慢性、亚急性。对于亚急性或者急性病症的对虾,如果在泼洒温和性消毒剂之后,病情没有好转,就要停止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尤其杜绝增大药量。病虾自身虚弱,如果药物超量,会引发死亡。最好消毒3天以后,往池中投入适量枯草芽孢杆菌,使池水环境得以改善,采取停食措施,有效降低对其肝胰腺以及胃的压力,同时对虾在饥饿状态下会将天然生物作为食物首选,促进体质恢复。实行停食措施后,会降低虾的死亡率,使其病情逐渐转稳,直到进入恢复期。针对慢性病症的对虾,要提升生存环境,有助于对虾的康复。
第四,大多数对虾在染上病症之后,身体都会出现“红体”,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防治措施也是千差万别,因此要精准判断其病症,才能更好治疗。对虾出现“应激性红体”时,要马上向其泼洒维生素CAE,起到缓解的作用。对于出现“弧菌性红体”的对虾,可以向池中喷洒维生素制剂“噬菌王”,此时还要向池中投放维生素C、2%氟苯尼考等一些药物,此项措施要坚持4天左右。对于“病毒性红体”病症,当前还没有疗效特别好的药物。急性发病的对虾,其体质会非常虚弱,一经应激,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刺激性药物要慎用。
我国对虾养殖企业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在养殖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成规模的养殖风险性也大大降低。然而,对虾养殖技术涉及到的技术面广、技术精度高、控制难度大,尤其是在对虾病害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够细致,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本文分别针对:病害的早期发掘、池水泼洒药物、虾的常见病症对应措施、虾的“红体”应对措施给予了对应的防治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能够为更多的对虾养殖企业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