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敏
(廊坊市广阳区南尖塔镇尖塔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文化品格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以阅读教学设计为载体,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有效贯彻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教育中培养的文化行为主要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他们的语言不仅需要正确,还要得体。语言的得体性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它与文化的理解、包容、认同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际中,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崇洋媚外”;要尊重异族文化,也要认同本土文化;要包容不同文化习惯,也要坚持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的形成是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实践、体验、反思、发展的动态过程。
文化品格的培养不同于语言能力的训练。英语语言知识主要来自英语学习活动,但文化知识并不只能通过英语学习活动来获 取,许多知识可能是从其他学科学习,甚至是从课外习得中迁移而来的,文化意识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身资源,在课堂活动中有效激活他们的图式。譬如在许多教材中都设计 warming-up 或pre-activity 等教学环节,这些都是激活学生背景图式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对有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实现正迁移。
学生在学校是教育接受者,在社会上他们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但由于他们是未成年人,价值观还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会有许多不成熟的理解,对生活会有很多片面的体验。所以,教师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本的知识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要将他们的社会生活现象引入课堂里,借助书本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现实生活,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离不开思维的过程。学习语言知识是如此,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如此;提高语言能力是如此,培养文化品格也是如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心智活动,把具体的文化知识内化到文化意识中,逐渐“塑造文化品格--行为与表征”,外化为文化行为。
英语是本学科的根本属性,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语文课、政治课或社会课。要做到这一点,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高、文化品格的培养都必须融合在英语学习活动之中。现行的教材基本都是属于功能型教材,其主要特点是以文化内容为主线,围绕主题思想,设计所需学习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教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学习文化。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职责。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相比关注文章中的词汇的用法和语法现象,我们更应该花气力发现文章中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通过各种活动,把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底蕴得到逐渐地增加。
在我们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利用诸如报刊、杂志尤其是网络等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寻找阅读材料,然后精挑细选,找出具有时代特色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形式多样化。我们还可以以课本阅读材料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挖掘出文章所内涵的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认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使学生能对不同文化进行科学的评价。
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放眼世界,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进行比较。但作为英语老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加大渗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从中吸收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华,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我们老师的不断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育中,文化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一样,同属于英语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割。通过活动,学生从理解、掌握、运用文化知识开始,逐步达到中外文化理解和优秀文化认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明确正确的文化行为价值取向,提高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