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小学阶段,这最能体现兴趣引导性的学习阶段。相较于写作来说,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是阅读学习,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的趣味,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但是从本质来看,阅读和写作之间并非存在割裂的关系,与此相反,二者之间联系尤为密切[1]。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素材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形成对文学创作的基本认识,对于开展写作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兴趣的推动和引导。兴趣的加入能够使学习从任务转化为目标,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2],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两种教学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学生更容易对阅读过程产生强烈兴趣。阅读学习门槛较低,信息丰富,资源充足。同时,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容易寻找到与自身兴趣相契合的内容。教师应充分结合该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方向,尽可能为学生扩大阅读空间,使其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同时注意观察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及时提升阅读内容难度等级,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渐递进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素材的积累,正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应用和释放。
在初期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在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写作格式之后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着以写作的形式表述身边的人,事,物。举例来说,可以将题目设置为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周末等。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对来说写作难度较低,对于培养学生初期写作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是自我意识逐渐萌发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与鼓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进行及时的,必要的鼓励,使学生充分认识并肯定自身的写作能力,树立良好的写作自信,产生进一步写作的自我欲望,主动的进行知识的积累,写作的实践和能力的提升。尽管初期写作必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每位学生的作品均存在一定的特点或者成功之处。教师应及时发掘学生的优势所在,通过评语表扬和集体表扬等形式让被表扬学生认识自身写作能力,树立写作自信;同时也使其他同学重视写作学习,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在必须的肯定和鼓励之外,教师同样应及时指出学生写作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作品,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实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与互融和阅读过程中掌握技能在写作时的充分运用。阅读是素材积累的过程,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对文章感知意识形成的过程[3]。而写作恰恰是释放阅读效应的重要形式。在高质量阅读学习的基础上,从阅读到写作的过程衔接更加顺利,阅读教学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也将显著增强。
教材内容往往经过精挑细选,属于架构完善,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高质量文章。对教材中大量优质素材的积累,掌握与吸收,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范版,为高质量写作创造良好开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架构,内容,含义的意识与能力,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实现对优秀范文的模仿和各种写作技法的应用实践,达到灵活运用素材和各种写作手法的写作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表述自身总结性和理解性观点,并进行记录的过程称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度,避免了阅读浮于表面,走马观花的情况。在低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文章中好词好句的积累与汇总,通过笔记的形式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指导学生以随笔的形式来更深刻的表达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观点。尽管随笔并非严格的写作,但是本质上却与写作并无明显差异,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语感和写作技法应用能力。实际教学情况表明,严谨认真完成读书笔记作业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显著高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这充分显示了读书笔记对于辅助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阅读教学符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大量素材的积累,通过模仿文章架构内容和含义表达等方式,掌握写作的技法精髓,还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二者的联合教学体系,通过以读促写的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于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写作教学整体效果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