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特别强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着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教师为幼儿构建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情境,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境是幼儿敢于表达的前提,彰显幼儿园内平等、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幼儿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才敢于主动进行语言交际。
1.勤于交流。教师应勤于与幼儿交流,在晨间活动中,在课间休息时,在用餐时,均可与幼儿展开交流,并引导幼儿无拘无束地回复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变化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空间。
2.善于倾听。教师应蹲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需求,真正地关心爱护幼儿,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幼儿。教师应以平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对幼儿应有一份耐心与细心,支持并欣赏幼儿的进步,这样教师与幼儿的心才能贴得更近,幼儿们在这温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敢大胆地表达交流。
3.敢于启发。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准确了解并掌握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并以此作为语言教育的切入点,敢于启发引导幼儿,这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比如,笔者对任教年级内部分性格内向、年龄尚小、不善于表达的幼儿,采用从父母式的家庭语言向幼儿园教育语言过渡的策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构建有效的环境氛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构建平等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爱表达、乐表达、善表达,这样平等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幼儿语言交流的兴趣与热情。
1.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班级是幼儿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语言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室内设立了“我是小小演说家”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配备了大量的阅读绘本供幼儿阅读,同时配备了录音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电教设备,一段时间后会惊奇地发现,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成为这片天地的小主人,一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也能积极地与同伴互动,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2.创设户外环境。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科书”,教师应将幼儿带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从中积累语言素材。比如,教师就可以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布置结构性游戏,在这样的结构性游戏中可以让幼儿自主或与同伴、家长共同收集风格迥异的建筑物图片、视频资料等,供游戏时使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们走进社区,观察不同风格建筑物的结构造型等,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外形与结构,幼儿们的表达能力在“说”中不断提升。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幼儿不同的社会行为,从社会性发展的视野考量,积极良好的环境通常对应着积极社会行为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指的是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等能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并通过幼儿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从而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在资源的开发上,教师可以利用社区的游乐设施、街道设施等特有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开展系列性的语言教育主题活动,如开展“夸夸社区美”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