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翅膀,自己去飞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19-01-12 09:21江西南昌县诚义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漓江学法课文

江西南昌县诚义学校 应 文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文本学习、轻学法指导,多模式化教学、少自主探究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能够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并得到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将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总结、运用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法指导是阅读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与阅读教学的其他目标不是割裂开单独实施的,而是自然渗透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要把握时机,善于点拨,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感知阅读方法,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学习第十册《杨氏之子》一课,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1)文章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是全文的中心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杨氏子聪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会很自然地从文本中的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等处得到杨氏子“反应奇快”“回答巧妙”的理解,从而体会到他聪慧过人。(2)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顺势追问:你从文中体会到杨氏子的其他品质特点吗?画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会联系上文中“替父待客”,待客时“为设果”,被调侃时仍称孔君平为“夫子”等细节体会到杨氏子待客落落大方、待人彬彬有礼的特质。学生循着问题,展开思考的同时,就懂得了阅读中要阅前想后,读后思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丰富的理解,逐步掌握一种阅读方法。

渗透学法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进一步追问,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更要倡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的机会。不能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让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知识的结论,还能从中领悟出阅读的方法。

二、提炼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通过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方法有了初步感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将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探究对象,倡导合作探究,教师相机引导,抓住时机顺势生成,帮助他们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总结方法,学会在今后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结构相同,教师可以着重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和句子。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会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中找出“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提问:这些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中年级学生经常接触的,难度不大。为了使学生感知对比的手法,教师接着问: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还要写大海的“波澜壮阔”,西湖的“水平如镜”呢?哦!原来是通过对比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美啊!有了以上阅读体验,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进一步感受漓江水独特的魅力,升华情感。最后,师生通过教学互动总结:“在这一段阅读学习中,我们通过‘自由读文,了解段落大意→抓关键词句,归纳漓江水特点→掌握修辞手法,学习写作方法→多形式诵读,感受魅力’的学法,了解到作者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静、清、绿表现得生动形象,仿佛将读者带到了碧波小舟上,秀美图画中,真让人留连忘返啊!”总结出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第三段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在学法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全盘包办,要注意因势利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学习方法从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抽象出来,完成学习方法的总结。

三、创设迁移情境,巩固运用学法

实践是将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总结出一些阅读方法后,教师要创造一些巩固运用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似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进一步领悟阅读方法。

1.在同篇课文中运用学法

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会有写法相近、结构相似的段落。学习这类课文是学生进行学法实践的好机会。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课文中写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告别场景的文字结构相似,教师可以把“与大娘告别”的段落学习作为范例,将学法指导渗透于教学之中,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段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了“与大娘告别”段落的写作顺序是:临行道别→追忆往事→抒发情感。把握了这个顺序,围绕“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情感,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小金花”“大嫂”这两个写法类似的段落,达到巩固学法的目的。

2.在同组课文中运用学法

同组课文往往是根据共同主题、相似写法进行编排的,在教与学的两端常常存在共同共通之处。教师可将讲读课文作为“例课”,精心预设,在“例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学法总结。学习阅读课文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运用前几篇讲读课文习得的学习方法,结合文本中导读,体验文本情感,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3.将学法用于课外阅读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法,提高阅读水平。指导学生不可止步于略知故事情节的“浅读”,而要学会把握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作品思想、感悟人文情怀的“深读”。倡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写读书笔记,开展课外阅读导读课、名著名篇共读、阅读交流会等活动,在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在教学中,比“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可从“渗透、总结、运用”各环节着力,最终达成“学生会知识,也会学知识”的目标,给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蓝天自由飞翔。

猜你喜欢
漓江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漓江情画
背课文的小偷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背课文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