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葛明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办好特殊教育”。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提升。融合教育背景下,笔者回望二十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无论在教学、科研、班级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都隐隐有一根线在牵引着特殊教育者前行,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制定的特殊教育的目标即“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也曾说过:“唯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性”教育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有选择地进行教育,也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进行灵活的选择性教育。“适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和理念,契合了现在高质量特殊教育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做,并且会持之以恒做下去的事。
一个儿童一本书——每本书的阅读方式都那样别致
特殊儿童由于先天的生理、病理原因,以及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体现在认知能力、感官运动、人际交往、情绪行为、生活自理、学业成绩等多方面。而今,随着特殊教育外延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工作的对象,不仅包括在校的残疾学生,还包括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还有中重度残疾在家不能到校求学的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他们残疾类别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个人认知能力不同、情绪行为不同……种种不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一个学生一本书,我们只有从人性的基础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差异、尊重缺陷,阅读好每一本书。
记得在十多年前的一次庆“六一”活动中,我们班听力障碍学生表演的一场创意时装秀赢得阵阵掌声,而这场秀的顶梁柱是从普通学校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的听力障碍学生小P。她可爱善良、热情大方,虽然学习成绩不佳,却在那次活动中一展自己的舞蹈天赋。我们要学会用发现、尊重、鼓励去对待每一个特殊儿童。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大学读书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街舞,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街舞教练。某种意义上说,“适性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是人本教育,其思想核心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来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最优质的教育或学习行为,基于儿童,为了儿童。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小P同学,正是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自由成长,适情发展的。
一个儿童一朵花——每朵花在不同的季节华丽绽放
教学工作中,笔者注重研究听障生、智障生、自闭症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学生最易接受的切入点突破听力、语言、思维等重重障碍,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提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消极、不漠视、不急躁,循序渐进,让学生每一个小的进步,激励出更坚定的步伐。这种激励,贯穿于学生教育或学习动机(需求)的产生、内容的选择、行为的实施(目标、进度、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的各个阶段。一个学生一朵花,花期不同,只要坚持,他们会在不同的季节华丽绽放。
我们班有个小D同学,这个“大头娃娃”,来校之初明显的营养不良,他虽然八岁了,但还是跟普通孩子五六岁时一个样子。他家徒四壁,母亲也是残疾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家里只有八十岁的爷爷带着他。这个懵懂无知、略带畸形的“大头娃娃”进了笔者的班,最初的学校生活中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什么都学不会,更多的行为只是低层次、下意识地模仿。他完全听不见,也完全看不懂手语,无法适应集体教学。但当笔者看到他进入聋班时骄傲的表情,笔者知道他要学,也坚信他能学好。聋班一年级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一步也不能落,笔者针对他的学习特点,花工夫做研究打开他学习和记忆的通道,只要他取得一点成绩就给他一点鼓励。每次学习新知,总是需要笔者个别开小灶帮助他分解计算过程,理清计算方法,就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一年两年三年,我们步履如坚却心若磐石。他的成长是飞跃式的,有谁能想到曾经穿鞋左右脚总是分不清、大小便都不懂自理的他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能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来表现优于他的培智班的学生还在为学习二十以内加减法徘徊。正是这种坚持与坚守,不急躁、不妥协,用心浇灌,让这朵迟开的花,也迎来了自己的花季。
一个学生一颗星——每颗星都闪耀着它自己的光芒
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独特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从过去的群体关照,到精细的“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服务,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未来适应生活、回归生活。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的“生活教育”理论切中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实施路径。
切实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残障类别、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差异,评估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发现知识与生活情境的连接,加强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建构知识与未来生活的路径。充分利用我校行知馆、感统设备、蒙氏教具等进行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我们学校的行知馆可以再现生活中的小医院、超市、餐厅、邮局,学生在这里能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农场,带领学生走向田野,亲近自然,体会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洗衣、洗车等社团又可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规划生活的蓝图。在我们送教上门的学生中,小Z同学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数知识,进行康复训练,还跟老师认真学习串珠、制作钻石画。当我们给她送去去年“520”助残日义卖款时,她的嘴角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一个学生一颗星,每一颗星都有他们最闪耀的光芒,只是需要我们教师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用生活的钥匙适度点亮自我。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在融合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中追求的特殊教育价值。对于特教学校学生而言,他们能有所学,有所长,在未来的日子能自食其力,发挥他们的特长。擅长运动的,发挥天赋勇夺特奥会奖牌;勤于学习的,积极探索攀登知识高峰;爱好劳动的,主动参与培养生活能力。我们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他们把弱势转化为优势。
可以说,特殊教育里蕴藏着教育的本原,也绽放着教育的情怀。为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适情、适时、适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的 “适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