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华 辽宁财贸学院
在探讨视觉艺术抽象性时,我们不能回避视觉艺术语言的概念和特性,同时还要弄清楚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视觉艺术分类,二是视觉艺术发展脉络。这两个问题明确之后,探讨视觉艺术语言才具有可能性和意义,继而才可以讨论架上艺术的语言表达及其抽象性。
关于视觉艺术的分类,我们从生活中即可了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架上形式或国油版雕类等都是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呈现通常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解读,但却是可以被大众自我感知的一种注重精神情感表达和专业语言、形式创新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有就是应用类形式,它来源于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由人类发现、发明并不断改良,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和适用于人类工作、生活,如各类产品、工具,以及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设计、规划等。再有就是综合交叉类,如舞台视觉、跨媒体艺术形式等方向,这类形式具有上述两种形式的共同特征。在这里,之所以说不必过于纠缠概念上的定义,是因为它不影响对视觉艺术语言学的思考。而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将整个视觉艺术的脉络都进行了梳理,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否则会偏离方向。我们从绘画的源头进行梳理是最明确的。之所以从绘画入手是因为绘画是最早、一直持续的视觉艺术形式,而且绘画艺术以形态语言作为研究核心持续的时间也是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从时间上产生的先后顺序大致是,绘画的原始时期、古典前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当代主义时期。
原始美术源于人类自我的“期望”,从而对物象进行了简化的、符号式的提炼和表现,属于视觉艺术的远古涂鸦时期。逐渐,掌控甚至征服自然的原始欲望又促使这一过程趋向复杂化,在视觉呈现的过程中转而以实现再现为目的与要求,随之视觉艺术进入了古典时期。当然,希望能够唤醒现在、预见未来的艺术家不再只是满足再现的直接目的,而是开始探求精神世界,如戈雅、凡·高、中国文人绘画等。中国文人画所反映的抽象性表现在作者在特定环境中对心理感受和愿景的抒发与描绘,他们会针对实事的现状,借景抒情,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对眼前景观进行再现似的描写。这种借物言志、“指鹿为马”的手段包含借喻、暗喻、转喻等方法,实现了艺术创作的抽象性表达。西方艺术在印象派后期对个人情感及语言本身的研究日趋明显,这使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再现,进入表现时期、抽象时期。
进入现代主义时期,人们对语言自身特质的研究更加明确,对视觉方法论的研究更加丰富。在此,我们从方法论上分析,无论是单位视觉元素之间还是笔触与笔触之间的共建,它们都具有一个作用和两个属性。一个作用即象征作用,属性即象征的两个方面,艺术家一方面要发现元素的自身特性及隐性结构,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这种结构的逻辑关系与自我存在逻辑的和谐性
从全球化视野来看,互联网带来的世界一体化与多元化地缘政治共存且并进已是现状,它让我们改变了原有的单纯线性宇宙观,构建了虚幻、矛盾又交错的无序时空,共享与私密混为一谈。从地域性来说,中国这艘已满载的航船正行驶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它的航向、速度都会给乘客带来未知的影响,不适抑或惶恐,因此,存在逻辑充斥着人们的整个生活。艺术家如何将这种存在逻辑与精神、情感相融合是需要用作品来回答的,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宿命。
由于哲学对当代艺术的深度影响,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批判性和批判精神。也可以说,正是这种史无前例的具有批判性的表达形式造就了当代艺术的形成。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个案加以分析,如张晓刚、方力钧、隋建国、王兵等当代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源自个体与环境的经验,与时代有关,具有深度的在形而上学方面的思考,形成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价值,为时代发展作出了回应,体现了自己的思考。
架上艺术的抽象性表现在人群中不需要艺术家的存在,而人类社会中则必须有艺术家的存在,就像每个人必须表达情绪一样,没有情绪表达的人和社会是不健康的。一个社会的过往与伤痛需要艺术来记录和体现,未来也离不开艺术的幻想。因为记忆是我们鲜活生命的证明,也是视觉艺术创造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