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提升概括能力

2019-01-12 02:10高全国
中小学校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旨文本小学生

□ 高全国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概括能力对于整体把握文章、切实理解文章的重要性;从学生综合发展来看,概括能力是智能的基本功,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概括能力培养应该抓早抓小,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统筹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基本含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主要是指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心思想、表达方式与结构,整体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主要基于小学生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系统化、个性化的阅读能力。[1]通过阅读文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形成渗透自身思维的情感把握。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概括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第二学段中必须实现学生初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的目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能力培养中提出能有效地概括文章主旨,抓住文章要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叙事性作品概况。因此,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提升,是在新课标指引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且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概括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助于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三、系统性培养小学生概括能力的方式

(一)统筹课堂内外,注重教学的延伸性

阅读概括能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中,必须将课堂内外的学习形式和氛围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感悟,实现概括能力的生活化提升。[2]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的指向性,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将学生的概括性思维集中在生活上,促进概括能力综合提升。例如,在 《再见了,亲人》教学中,重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再见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将几组画面中的 “再见”情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 “亲人”的特殊情感。通过多组亲人情感领悟,让学生从多重的情感中领悟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民众一家亲的情节。同时,将电影 《最可爱的人》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民众的特殊情感,将电影与阅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精准地把握阅读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总结出文章主旨。

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仅依靠几本语文书上的文章来提高语文能力。概括文章内容,本质上是把已有知识进行加工提炼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感悟力也是概括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统筹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感受阅读乐趣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统筹读与说,注重教学的综合性

将读与说深度融合,形成老师点拨、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将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统筹起来。思维能力是概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交换思维的目的,能不断拓展学生阅读中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逐步增强学生的概括性思维。例如,在 《触摸春天》教学中,笔者立足于题目,通过抓题眼、追原因,理解文本内容,充分掌握信息所要表达的本质。引导学生抓住 “触摸”这个题眼,让学生从题目中感知文章中心思想。抓住文中 “蝴蝶”这一主线,还原文中优美安静的画面。最后将教学重点放在小组讨论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感悟上,将这句话的内涵不断深化,以达到升华文章主旨的目的。这一过程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文本认知和阅读感悟基础上进行的,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孩子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出来,在倾听和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重新构建或者修正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知更上一个层次。而小组汇报又让孩子们将讨论的最终结果表达出来,凝聚班级教育共识,不断增强学生认知文章主旨、升华文章思想的能力。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语言支持,尽量不让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受到语言表达的羁绊,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统筹方法与训练,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纵深发展,通过多种方法,提取文章重点信息实现阅读信息的综合分析,达到阅读掌握的最终目的。

综合运用摘录法。根据文本训练的重点,一边阅读一边积极获取自身相关内容,采用分类方式将同类内容归集在一起,通过归类方法进行有效归类,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3]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将文章中有用的信息和重点语句,采用摘抄方式记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把握住文本信息重点。

通过提炼的方式明确阅读文本中的重点信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文本信息提炼的方式,将蕴含健康性、教育性和启发性的内容和中心思想,通过训练指导,概括文章主旨,让学生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然后从段落大意分析开始,将分析重点放在段落训练上,细化训练目标,提高学生文本信息掌握能力。[4]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式将不同文本表达的属性和内容结合起来。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在文章的阅读中,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将重点内容进行细分,让学生通过阅读将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要素、主旨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方式是建立在文本信息分析的前提下,通过类聚的形式寻找出材料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根据文本信息迅速将相同信息所要表达的中心总结到一起,得出材料所要普遍表达的思想源泉和主体。

通过归纳的方式实现文本信息解释。归纳主要是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概括。在文章阅读中,主要通过段意连接、重点段落主旨概括、文章标题内容扩展的形式明确文章中心思想,最终实现解码的过程。

概括方法的学习很重要,但是要让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自如,教师必须安排针对性的训练,在特定的语言素材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四)统筹读与写,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动手是集中思维增强阅读教学实效的有效方式,所以,我们要注意将学生的动笔能力与阅读教学统筹起来。

圈出文章重点、划出文章引领句、写出段落中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一边阅读、一边动笔勾画书写的方式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文本的概括上,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强化阅读实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概括能力。例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带着以下任务去阅读:一是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过渡句;二是结合上下文,找出段落中的总领句或者归纳出段落的总领句;三是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动笔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记下。学生在完成以上阅读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地提取出文章的主要信息。这种边读边动笔的方式能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实现概括能力的有效训练。

知识形成能力的必经环节是应用,学生概括能力培养不能只放在阅读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另一个主阵地,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体现的是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合理统筹,一是要让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注重多积累一些素材取舍、段式构思等方面好的范例,并逐步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二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动笔前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的安排、思想的表达方式等,在不阻碍学生情感表达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文章更有层次,中心更明确。这样,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的来讲,小学生阅读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统筹起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注重概括能力训练实效,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综合发展,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与概括能力培养统筹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以增强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猜你喜欢
主旨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旨演讲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我是小学生
办手抄报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