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陈 琦
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一些,但比高中生来说又弱一些,简单地说,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来搭建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平台,进而使学生在“概念课”“论证课”“习题课”上都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最终,为学生基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因此,笔者就从概念课、论证课、习题课三个方面入手来论述如何构建探究性的初中数学课堂。
概念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点的目的,才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可是要想真正确保概念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教师不能再简单灌输,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探究中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进而为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学“单项式”的相关概念时,由于这里面涉及很多概念,比如系数、次数、指数、单项式、多项式等,而且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混淆这些概念,导致很多学生在一些基础性数学习题的练习中常常出错,所以根据经验,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自主进行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认识,即在讲述完这部分基础知识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每个概念的意思,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单项式3x2ym-1z 是关于x、y、z 的五次单项式,求m 的值?
(2)已知-mxny 是关于x、y 的一个单项式且系数为3,次数为4,求mn 的值?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相关的数学概念,组织学生自主区分,独立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而且学生在小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区分这些概念,最终,为探究性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所谓的论证课是指对一些数学定理、定律进行证明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我们一线数学老师常常是教师推证、学生死记硬背结论即可,学生不明白这些定理、定律的本质,自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且灵活地与所分析的试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构建探究性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推导论证,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例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一推论时,因为这一推论是建立在“等腰对等角”的基础上的,属于其推论,所以在证明时,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方式来将这一命题进行转化,或者是直接通过证明结论来最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自己对这一推论进行证明,即先将命题转化为证明题,即:在△ABC 中,AB=AC,已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AD ⊥BC,且BD=DC。之后,按照这一问题自主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论证,这样学生在得到结论的同时也能加深印象,强化理解,进而再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论证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探究意识,这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然,在学生自主论证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切忌撒手不管,这样学生自主证明就是浪费时间,探究效率也不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去自主探究和论证,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探究与思考中养成自主探究、自主论证的良好习惯。
习题探究是指学生在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入手来探究不同试题的解答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利用率,也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丰富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ABC 中,已知D,E 在BC 上,AB=AC,AD=AE,求证BD=CE。
对于这道题来说,在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性、简单类的试题,但即便是这种简单的试题,我们还是要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来进行证明和解答,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这一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可以从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入手,还可以从全等三角形的角度论证等等。总之,这样一道简单的试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证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利用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多角度证明中掌握知识,最终为学生知识灵活利用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解题方法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参与中掌握知识,才能在自主探究与思考中锻炼能力,提升基本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