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自觉,让教师的成长看得见

2019-01-12 00:08李玮玮
好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葫芦丝师幼民间故事

文 李玮玮

一、现状思考

无锡市长安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长幼)的“三叶草俱乐部”教师项目活动是基于我园“十三五”课题《幼儿园民间故事游戏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而全面启动的。在对教师专业自觉的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办园规模扩大,教师队伍相对年轻,教师基本素养、专业能力差异较大,教师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趋于多元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不够,经验者多,提炼者少,能深度研究的更少。如何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效地调动教师教科研热情及如何借助各类活动平台催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怎样能离民间故事更近一点?”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以“三叶草俱乐部”教师项目活动为引领,从教师自身内需出发,结合园本特色发展,提供特色内容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我园通过开展“民间故事景中趣”“民间乐器葫芦丝”“民间乐曲创意韵律游戏”这三项活动,利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更好地丰富教师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情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及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从而带动队伍整体向前发展。我们期待这样的特色活动能帮助教师打开教育视野,远离浮躁,催生更多的教育智慧。

二、目标导向

(一)民间乐曲创新韵律游戏

以民间乐曲韵律游戏活动为载体,选择适合幼儿的民间音乐,运用教育戏曲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性质,进而创编动作,提高教师分析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强弱、曲风、情感、结构。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用叠加的方法创编韵律游戏活动,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民间故事“景中趣”

我园对园部不同墙面和角落的有利于活动、有生命气息的元素进行探索,提高了教师对民间故事主题活动环境艺术性的审美能力。教师围绕园本民间故事主题,尝试开展师幼自主共同打造呼应式的景中趣场景游戏,提高了师幼对学习探究活动的兴趣,获得了实践的成就感。

(三)民间乐器葫芦丝

引导教师学习民间乐器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能,会熟练演奏3~4 首简短的葫芦丝乐曲,提高幼儿对民间乐器的兴趣,陶冶教师的艺术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其对内在美的精神追求。

三、活动实践

(一)民间乐曲创意韵律游戏

“来吧,像幼儿一样尽情地玩起来!”这是我们美好的初衷与约定。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大家像幼儿一样天真地保留直观的臆断,像幼儿一样去做简单的考量……

那么怎样玩最有效?我们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用一种非正式的戏剧活动方式,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融入民间音乐、民间故事等元素创编韵律游戏,通过肢体律动、哑剧、即兴对话、图标、小道具等趣味形式,运用幼儿“假装”的游戏本能,进行民间乐曲作品的创作和表演,以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多种有益的经验。如在民间乐曲《鸭子拌嘴》中,老师们用筷子等小道具的敲击声模拟出一只只调皮的小鸭、沉稳的老鸭和一群会跳会唱的鸭子。配上自己灵活的肢体动作、夸张的脸部表情表现出在水池里形态各异的鸭子,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悠闲自得,有的相互逗趣……当这些创意韵律游戏通过“长幼小剧场”进行展示时,现场台上台下师幼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看到,老师们就和幼儿一样,喜欢表演、装扮,他们能说、能演,积极发挥创意、合作分享、敢于挑战自己。

在活动中,老师们还借助已有的教育经验,结合音乐作品的本身特点,如音色、结构、风格、性质等,运用图标、海报记录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如在民间乐曲《百鸟朝凤》的创编中,为了表现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和热闹活泼的生活气息和不同的音乐场景,老师们通过图式背景、图谱互动的方式,从形体、声音、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来综合表现,让每一个参与创编游戏的老师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灵动,让老师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不只是技巧的打磨,而是一种创造和感受,是对音乐作品感受力的彰显和迸发,它可以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力。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对教师的组织控制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创新求异思考能力都是一种考量,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为自己“加压”,以压力促活力,形成更强的专业成长动力。

(二)民间故事“景中趣”

“民间故事景中趣”以创意手工为主,借助某一民间故事的内容,搜集生活中有创意形态的材料用品,进行主题设计和装饰,尝试开展师幼自主共同打造的“呼应式的景中趣”场景,通过园部不同墙面、角落的利于活动且有生命气息的景中趣创设,让民间故事以微景观的方式再现。展示的小景可以是精彩场景或是以制作人物形象来表现对民间故事人物线索的认识,又或以长卷画的方式来迁移生活经验,表达对民间故事品质的认识。老师们和幼儿一起把民间故事搬到了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用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独特理解勾勒了对民间故事的认识,装扮了幼儿园里独一无二的趣景。这样的场景可以提高师幼艺术审美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激发师幼理解民间作品的意义,重新洞悉民间故事的内涵,将美感融入生活。

在活动中,每一次的景中趣主题展示前,要做以下考量:

●展示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布局,展示的目的是建立视觉效果,要独具创造性,所以老师要与幼儿要一起商量用什么样的材料或方式展示,并思考如何让你展示的民间故事别具一格。

●在展示的作品中你可以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通过你的问题或介绍引导幼儿感受你的作品,更好地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并吸引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

为了帮助幼儿一起审视“景中趣”作品,在一次“转角遇到景”的活动中,老师们和幼儿一起来到商场,寻找橱窗里的“景中趣”,通过照片记录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你收集到的这个橱窗设计的主题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主色调是什么?有了直观的感性经验,可以更好地帮助师幼共同积累对“景中趣”色调、主角、排列方式的粗浅经验。他们利用幼儿园走廊里、楼梯拐角、大厅等公共区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景中趣”场景,在布局中会更加关注主体之间的摆放安排、色度的选择、远近的比例、大小的排列等细节。在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有的幼儿用泥塑制作了微景观“愚公移山”,用纸艺制作了鲁班的斧头,再配上木屑创设了“工匠精神”展示区;有的则和老师们一起制作了民间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用装饰、粘贴的方法表现对民间故事场景的认识,形成了微场景——阿凡提与小毛驴;在动漫艺术节活动中,师幼共同打造了“森林小屋”的场景,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海绵宝宝、哈皮父子、熊猫、猪八戒、葫芦娃等作品摆放进去,每一件作品都显示了师幼的智慧和灵巧。他们通过自己具体直观的操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经验、情感和见解,感受美,表现美。

(三)民间乐器葫芦丝

教育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我们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音乐文化氛围,让教师与音乐为伴,打造艺术浸润的教育人生。在民间乐器葫芦丝活动中,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来园指导教师学习民间乐器,让老师了解各类常见民间乐器的特点。经过老师的投票我们最终选择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简单易学的葫芦丝。我们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基本的吹奏技能和简单乐曲的吹奏方法。由于老师是自主报名的,所以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吹上一曲,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老师们还把这种小乐器融入班级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午睡前,吹上一首《军港之夜》,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每一位幼儿,营造着自然、宽松的氛围。

四、思考感悟

(一)以专业提升为基点,选择活动内容

教师的专业研修一定要“接地气”,这个“气”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解决最需解决的问题,“地”则指教学的现场实践。我们立足从最适合的园本研修做起,将能够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做准备的相关生活内容请进来,打开教育视野,帮助教师跳出自己学科专业与学科教学研究的圈子,共享教育经验。

(二)以顺应需求为线索,推进活动开展

教师的专业研修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教师个体内外交融的教育文化,开展有效的园本研修,是促使教师提升实践智慧的阶梯平台。我们以顺应需求为线索,倡导合作学习的工作方式,这样可以产生“智慧传递”的状态,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具有专业特质的教师不断成长,从而形成教师的专业自觉性。

(三)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延伸活动路径

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很容易成为一群井底之蛙。如何确保自己做一个有专业厚度、有思想担当的教育者呢?我们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知识来支撑。我们积极汲取信息,同时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并尽可能地拓展其外延,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师成长是一个缓慢、共生共长的变化过程。我们会一直致力于探索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尝试将自己的教育信念与价值通过合适的方式转化为现实,摸索出将民间故事融入师幼成长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葫芦丝师幼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