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11 17:36冯艳苓曹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

冯艳苓 曹霞

[摘要] 目的 探析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层级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 该次20名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消化内科病区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于该阶段开展层次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差错发生率为0.00%,与护理前的20.00%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文件评分、病区管理评分、整理护理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方面,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科病区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层级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科;病区管理;层级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middle-level nursing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digestive medical wards. Methods 20 subjects were all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in this hospital. All nursing staff carried out a level of care mode at this stage,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error after care was 0.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2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nursing document score, ward management score, finishing nursing score and basic nursing score. After nursing, it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digestive 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ered care mod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Ward management; Hierarchical care mode

在我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及水平提高明显,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及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1],我国仍缺乏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不管是护理人员数量,还是护理质量,均与人民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过于单一,导致日常护理服务需求无法满足患者,造成护理人员生理及心理较大压力,最终降低了护理服务质量[2]。基于此,该次研究针对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消化内科病区20名护理人员,所选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均龄值数(29.68±1.24)岁;工作时间1~20年,平均(10.21±2.65)年;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分别有8名、8名和4名。职称:主管护师、副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分别有5名、1名、10名和4名。

1.2  方法

层级护理模式:①层级设置:消化内科层级主要包括3个,即护士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长为具备10年或者超过10年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责任护士为具备5~10年护理经验的护士;助理护士则由低于5年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将每个层级护理人员护理职责制定好,并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个人。②合理设置排班:消化内科共成立3各护理责任小组,每个小组以自身文化程度、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为依据进行有效分配和评估,通常进行连续8 h工作;每个小组的组长均需要主动与护士长接触、交流,将排班工作安排好,并全面落实层级分组工作,以便成员间共同配合、合作,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③制定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消化内科工作特征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相对健全的工作制度,并以手册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每位护理人员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由责任组长监督、管理成员学习,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检查护理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批准。④明确每位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对于每个小组来讲,责任组长是最后防线,所以,责任组长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同时,在处理问题时,也需要保持冷静态度,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于短时间内快速处理,并进行抢救,此外,监督、带领该组工作人员正确开展护理工作。⑤制定分层培训制度:分层培训内容有健康知识宣传、相关制度及理论知识等,以每个小组知识水平为依据开展培训、考核,并在特定时间进行评估,对于表现良好及优秀人员实施奖励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定内容包括护理文件、病区管理、整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满意度判定[3]:分值总计100分;①取值介于80~100分,即非常满意;②取值介于60~79分,即满意;③取值在60分以下,即不满意。(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均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差错发生率

护理前,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0.00%(4/20%);护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0%(0/20),护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较护理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

在护理文件评分、病区管理评分、整理护理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方面,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  比较护理前后满意度

护理前满意度为65.00%,护理后是95.00%,护理后较护理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问题是临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护理人员欠缺,再加之护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致使传统护理模式与患者及其家属需求、要求不符[4]。而且,近些年来,护理工作越来越多且复杂,导致护理人员需要承担较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同时也是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5]。所以,如何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需要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该次实验结果分析,护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0%,与护理前20.00%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开展层级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确保良好的护理质量;在护理文件评分、病区管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方面,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层级护理模式开展过程中,通过培训等方式,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护理前满意度为65.00%,护理后是95.00%,护理后较护理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分析,通过开展层级护理模式,通过具体划分每位护理人员工作,有助于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内容开展,使其心理压力减轻显著,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

层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每个层级护理人员有效评估、控制、管理自身工作,并在上层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督、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部病区护理管理水平,避免护理制度未落实[6]。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来讲,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后立即向上级护理人员汇报,由其进行指导,以便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及上级护理人员配合度,更好地分配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7]。此外,全面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在发生风险事件后,明确具体问题,有助于责任推诿现象避免[8]。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可使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春梅,邱玉春,陈婷.层级护理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8):166-167.

[2]  王婷.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5(7):288.

[3]  李媛媛,张秀娟,魏侍萍,等.医联体内学科直管下病区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成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1):1741-1744.

[4]  闵昌慧.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5):38-39.

[5]  金意.层级管理在呼吸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66-67.

[6]  赵洪武,高喆,张爽,等.6S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24-126.

[7]  王小艳.浅谈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3-15.

[8]  顾永梅.标准化沟通在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應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66-67.

(收稿日期:2019-08-23)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NRS2002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150例感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