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2019-01-11 05:56王新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评分

王新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4)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并发症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患者预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如偏瘫、语言障碍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本文对中医护理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 50~75岁,平均62.4岁;其中女20例,男25例;疾病类型:脑梗死13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观察组年龄51~77岁,平均 62.6岁;其中女 19例,男 26例;疾病类型:脑梗死12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2组的疾病类型、性别、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开窗通风、环境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中医护理。

1.2.2.1 情志护理 护士要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郁结的原因进行了解,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且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成功病例,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由于一些患者比较抑郁、悲观,应该运用胜情法,指导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观看欢快的电视,缓解不良情绪;由于一些患者抑郁、易怒,指导患者正确运用呼吸减压法,对呼吸进行调节,使心境保持平稳。

1.2.2.2 饮食调理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再结合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对食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对于内热便干者,可以运用桃仁、决明子各10 g煎水取汁,改善便秘;对于头晕目眩者,可以运用枸杞或菊花泡水喝;对于痰浊较盛、喉中痰鸣者,可以取适量石菖蒲、郁金以及赤小豆煎水取汁。

1.2.2.3 康复锻炼 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活动,每天加强患侧肢体锻炼,比如内旋、外展、抬起等,控制好训练时间和强度,10 min/次,3次/d,并且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1.2.2.4 穴位理疗 根据患者的偏瘫部位,合理取穴,对于下肢瘫痪者,则选择风市穴、环跳穴以及绝骨穴;对于面部瘫痪者,则选择下关穴、太阳穴以及地仓穴;对于上肢偏瘫者,则选择手三里穴、肩贞穴以及肩井穴,运用捶拍法、拿捏法轻轻按摩每个穴位,3~5 min/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1)运用FMA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得分与运动功能呈正比关系;(2)运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运用SF-36量表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情控制、运动功能、生活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四个方面内容,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运用 t对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2组各项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的 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MA和Barthel指数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2组功能评分对比 (x±s,分)

2.2 2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理情绪、生活行为、运动、病情控制评分均干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生活质量评分 (x±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非常凶险,脑卒中后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较严重,患者出现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常情况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因为卧床时间较长,身体各项机能明显衰退,会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在中医证候上以气血亏虚、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为主要表现[3]。中医学将脑卒中划分为“中风”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忧思暴怒等有关,并且脉络组滞、肝气郁结、气血失调等是偏瘫的主要病机,所以治疗一般坚持调节营养、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基本原则[4]。在中医护理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情志疏导,能够调达心理、疏肝解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而中医膳食护理是将患者的体质作为基本依据,选择不同食材,分别针对气虚血瘀、痰热内结等给予补气活血化瘀、清热祛痰的食物,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还能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5]。同时,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和刺激,调畅经络,使肢体功能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以及FMA评分均较高,这一结果与覃勤等[7]研究报道一致,说明中医护理可以调畅气机、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心悸的病因病机在于气阴不足为其本,痰瘀互阻为标,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是心悸的重要病理基础,辨证应以虚实为纲,治疗时主张益气养阴治其本,化痰逐瘀治其标。重在“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几个方面,常用药对为“麦门冬、五味子”“茯神、酸枣仁”、“桂枝、连翘”。

——雷燕、李海霞摘编自《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评分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肢体语言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