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 琴
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主要依靠个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人际交往中为社会接纳、赞许的体验。孩子对自己地位、作用的认识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价,往往是零星、片面、肤浅、易变的,他们认同的社会价值标准受微观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极大。
孩子虽小却具有强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我们应给孩子创设锻炼的空间,视孩子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旁边不断鼓励他们,尊重他们,使其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信任,从而逐步成为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我们班有个孩子刚上小班时父母就教会了她叠手帕,每天都把手帕叠得整整齐齐。后来她发现老师帮小朋友整理被子就像叠手帕一样,就学着自己叠被子。我有意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夸奖她。此后,这个孩子的劲头更足了,叠好自己的被子又帮助别的小朋友叠,她觉得自己“非常能干”。让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完成好,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自己能做好”“我能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会非常投入和自信,往往会倾注全部注意力和聪明才智。我们要善于了解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从中获得成功,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增强成功的内心体验。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平时喜欢剪纸,看到漂亮的图案、画面就要剪下来,我从她的这一兴趣点入手,引导她在剪剪、拼拼、贴贴中感知自己的能力,找到剪纸的乐趣,为她发展自信心打下基础。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可适当提高学习难度并遵从“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能磨炼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的能力。
表扬和欣赏能激发孩子的热情与努力。当孩子取得成功和进步时,我们可通过积极、肯定的语言给予孩子鼓励,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积极强化。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行为上更能表现出积极、果敢。这是保持孩子学习劲头的必要的外部条件。我们应特别注意并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多帮助,多指点,多给其成功感。但表扬要实事求是,以孩子的具体表现为基础。如“今天你举手发言了——我很高兴”,这种具体的表扬比笼统地夸奖“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即使要指出孩子的缺点,也要先肯定其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然后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并在具体实践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毅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只有成功和表扬,遭遇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是对勇敢、坚强性格的考验。让孩子接受失败和挫折往往是激起孩子转而奋发的内在动力,是孩子不甘失败并想要继续尝试的诱因。成人可以有意识地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孩子实践。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应少说教,多疏导,可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道理去化解。等孩子平静后,再去与孩子交心。
孩子一天天长大,固然需要让他与同伴比较,但多让孩子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带孩子测量一下身高、体重,然后与先前测量的纪录加以比较,让孩子感受到“我比以前长高了,长结实了,也应该更懂事了”。我们为每个孩子做了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学习作品按时间段摆放进去,让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进步。多让孩子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比较的时间间隔不要过短,目的是强化反差,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确实明显地进步了,从而使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大进步。
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过:“天下没有不行的事。自幼我们便是打这‘不行’中锻炼出‘行’来,这叫‘练行的’。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就是没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是人,是自信。而当这种自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沉入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真正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