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 玲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焦点在于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因此,我园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组织实施能力,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幼儿园通过集体、小组、沙龙、专题研讨等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到游戏化项目园跟班观摩学习。幼儿园还利用“每月一专题”“每轮一主持”“每次一反思”园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能力,从而获得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的提升;其次,对照项目要求,我园深入剖析在自然、社会、园所文化、办园底蕴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自身在课程建构、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使教师领悟到只有回归幼儿的生活,有效挖掘、整合、利用幼儿身边的各种资源,才能让课程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我园有计划地邀请帮扶园的省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及幼教专家,利用专家坐诊、现场指导、网络咨询、观摩交流等形式,进行案例剖析,答疑解惑,引领教师在学习、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游戏观,明晰了课程游戏化理念,使教师的活动明确了方向,找到了支点。
我园地处烽火台、女娲山、燕桥景观旁边,周围还有绿色生态园、蔬果种植园等特有的本土资源,我们将这些本土资源巧妙地整合到课程中去,为不同需要的幼儿多渠道、多方式地创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如“美丽三堡我的家”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利用玉米皮、蔬果、麦秆、稻草等本土自然资源进行“家乡美艺吧”“三堡工艺坊”活动、“四季三堡美”“家乡变化”等实地参观探究活动和“我爱三堡”“家乡设计师”等想象创造活动,让幼儿在玩、做、说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生活,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我园从幼儿发展需求出发,建立了开放、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通过骨干研发、团队实践等活动,引领教师根据《指南》精神和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灵活组织和生成课程,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有机结合,从主题内容的选择、经验增长点挖掘、组织形式的拓展、多元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优化完善园本课程内容;从评价目的的调整、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手段的挖掘、评价结果的分析等方面,优化园本课程体系,为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我园还“弹性”地安排一日活动时间,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教师灵活调配,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自主挑战区:重新规划园内操场,改造风雨长廊,利用购买与自制相结合的策略,按需投放云梯、攀岩墙、油桶、花轿、舞龙舞狮、平衡车、轮胎等有利于幼儿身体运动技能提升的游戏材料,并借助园外田野、土坡、树林等自然资源开辟第二活动场地,扩大幼儿的户外游戏空间,提升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激发幼儿敢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冒险精神。
自主创造区:借助园内一角增添涂鸦区、建构区,利用纸盒、水管、木块等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涂鸦和搭建,为幼儿提供了发现、感受、创造美的空间;扩大泥、沙、水池面积,投放铲子、水管、桶等操作工具,鼓励幼儿在自主操作、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探索泥、沙、水的特性,加强训练幼儿的探究、合作、想象、创造等能力。
3、方向盘震抖、前轮摆头。出现方向盘震抖和前轮摇头现象,主要是前轮定位不当,主销后倾角过小所致。在没有仪器检测的情况下,应试着在钢板弹簧与前轴支座平面后端加塞楔形铁片,使前轴后转,再加大主销后倾角,试运行后即可恢复正常。
自主观察区:进一步扩大种植园地和养殖角,结合当地特色增加了大棚种植区,分类种植适合当地土质,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粮食和蔬果;喂养不同生活习性的兔、龟、鸡、鸭等动物,鼓励幼儿通过亲自种植、照顾、观察,提升自主探究和观察的能力,增强劳动和责任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多元化路面:根据游戏活动需要,利用鹅卵石、沙土、木质、塑胶、大理石等不同路面区分活动场地。例如,在大型玩具、攀爬类玩具周围铺设沙土地面,提高幼儿活动的安全性;在戏水池周围铺设鹅卵石路面,提高周围环境的渗水性;在涂鸦墙周围铺设防滑路面,增强幼儿行走的安全性等。
扩大互动空间。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巧妙布局、有效安排各个游戏区域,扩大显性的自主游戏互动空间,设置旧物回收箱,利用标志暗示游戏规则,彰显他人创新成果;鼓励教师走进幼儿心灵,扩大隐性自主游戏空间,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人员的有效互动。
优化互动墙饰。秉承“让幼儿与生活环境对话”的理念,通过降低墙饰高度、扩展墙饰类型等策略,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条件、幼儿身心发展现状以及课程实施需要,与家长、幼儿共同创设启迪智慧的探究型墙饰及体验成功的激励型墙饰,满足幼儿自主感知、分享和互动的需要。
发展动态环境。根据课程游戏化精神,打造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相结合的动态环境。例如,随着“好吃的草莓”主题活动的开展,逐步创设“草莓的生长过程”“亲子摘草莓”“好吃的草莓”“草莓变变变”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与材料、同伴、教师、家长、自然的互动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幼儿园围绕“立足幼儿生活、激发幼儿自主活动”这一宗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打造贴近幼儿生活的特色区域。
“三堡揭秘”吧:利用本地动植物种类丰富等特点,鼓励幼儿在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探究欲望,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泥乐坊”活动区:借助本地的红土资源,开展各种泥塑活动,幼儿对泥块进行柔、捏、摔打、按压、塑形,既顺应了幼儿与泥、沙、水、石亲近的天性,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提升了幼儿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堡风情剧场”表演区:利用本地女娲传说、烽火台故事等资源,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创编故事、设计道具与服装等活动,探索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智慧战胜自然,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堡美食坊”生活区:依托当地土特产、蔬果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幼儿在收获蔬果、制作特产美食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美食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
为了保障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有效落实,我园坚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完善了更加系统、科学、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资源库。
巧妙整合社区资源:充分挖掘医院、超市、邮局、菜市场、敬老院等社区资源,定期开展“美丽三堡”“爷爷奶奶我爱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提升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生活、家乡和他人的积极情感。
梳理历史人文资源:借助本地淮海烈士纪念塔、烽火台、燕桥以及张伯英、孙洪啸等名人资源,开展“倾听先人故事”“向名人致敬”等活动,传承家乡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萌发“我是三堡一分子”的幸福感与责任感。
挖掘家长特有资源:根据课程实施需要,不定期地邀请有特长或从事特殊职业的家长以助教身份走进课堂,分享、传递经验;借助家长开放日、亲子专题活动等形式,引领家长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与家园共育意识,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素养。
整合网络宣传资源:我园班班建立了QQ 群、微信群,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及时地将省、市课程游戏化研讨群里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及时传达到各个群里,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交流学习,分享经验,以实现教师、园际、家园之间的常态化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水平。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两年多的探索和付出,使幼儿园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幼儿们快乐地游戏在各个区域,教师们自信地交流着幼儿们的成长与进步,家长们对幼儿成长环境的变化称赞不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生活,绽放童真。我们定会再接再厉,继续快乐地前行在课程游戏化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