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 菲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具备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挫折教育能让幼儿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后通过不断地面对挫折,不断地与挫折进行抗争,学到更多的方法。同时,幼儿习惯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才会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挫折,这也算是给幼儿提前打“预防针”。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我们着重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班有的幼儿不会穿外套,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哭,然后等待老师帮忙。遇到这样的幼儿时,我会帮他穿一次,边穿边告诉他穿外套的方法。第二次他又哭了,等着老师帮忙穿的时候,我会示范穿给他看,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不要畏惧困难,穿错了没关系,重新再来。就这样一次次的练习后,幼儿就会自己穿衣服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练习,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活的过程后,既提高了抗挫折能力又锻炼了自理能力。
晨间游戏及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户外体育游戏“穿越丛林”中,有一个走独木桥的环节,浩浩走路迟,上下楼梯都很缓慢,走轮胎桥很胆怯。他看到别人都走过去了,自己想走却又害怕跌倒,急得满头大汗,哇哇大哭起来。于是我走过去,告诉他遇到困难要想办法,看看别人怎么走过去,有什么技巧。我带着他在一旁观看了一会儿,并跟着其他成功的幼儿学动作,他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我鼓励他站上了轮胎桥,第一次,我一只手牵着他慢慢走,他走了过去。第二次,我给他一根手指,他也慢慢地走了过去。第三次,我的手放在他的身旁,我告诉他,如果害怕随时可以扶住我的手,他扶了三次都走了过去。就这样重复了五六次,最后他终于完全脱离了我的帮助,自己走了过去。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浩浩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迎接挫折,不用强硬手段强制幼儿面对,也不让幼儿养成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习惯,用柔和、递进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会事半功倍。
给幼儿树立榜样,增强幼儿面对挫折的自信心。由心理学研究可知,榜样能够影响并改变幼儿的行为。当幼儿遭受挫折、感觉失落时,可以利用各种抗挫故事,有针对性地讲给幼儿听。我们班每周五发小红花时,我让幼儿们来评判谁能得小红花,谁不能得小红花。轮到朵朵时,幼儿们纷纷说:“这星期不能给她小红花。”我问朵朵:“为什么大家都说不能给你小红花呢?”她摇摇头。一个幼儿站起来说:“因为她刚才打人了。”朵朵听了把头一偏,表现得很不屑。晚上朵朵妈妈打电话来,说朵朵回到家就无精打采,问她原因,她就大哭起来说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她,不给她红花。我和朵朵妈妈沟通后,选择了利用《贝贝熊系列故事》和《孔子改错诗》等故事对朵朵进行挫折教育。故事中孔子的榜样力量和贝贝熊那种知错就改的精神,都让朵朵受到了启发,并让朵朵知道只有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果实。一段时间过去后,朵朵再遇到小朋友对她提出批评时能主动向别人道歉,明显变得讲道理了。
我们经常听家长说:“老师,这个孩子在家练写数字太不认真了,写得太差,我直接给撕了,让他重写写到好为止。”“老师,我们家这个孩子完全坐不住,看书完全看不进去,我就罚他坐在那里,坐不好就一直坐。”家长认为这就是给幼儿挫折教育,殊不知,这种挫折教育的结果恰恰是恶性循环。其实,挫折教育更需要鼓励。例如练写数字,家长可以换一种方法,在一堆数字中找出一个写得好的,进行表述性表扬。“这个数字写得大小正好,竖很直,要是横写直了,就完美了。”这样的表述性鼓励比撕掉重写更有作用,可以逐步提高幼儿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受挫意识。
总之,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好度,也要掌握好量。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挫折,体验挫折,淡化挫折,最终战胜挫折,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