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朱秀娟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直接反馈,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更是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一直比较重,且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只是沦为作业的奴仆,不能真正巩固课堂知识,形成数学思维。为此,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该去寻找到最适合的作业设计方式,展现出课后作业的全新形态。本文以作业设计多元化为主题,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简单探究,具体如下: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同样是20 道计算题,有的学生几分钟内就完成了,有的则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还有的学生做下来错题满篇。这样没有层次性的“大锅菜”作业使得层次较高的学生得不到全面且强度较大的复习,同时也增加了层次较差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逐步对课后作业丧失兴趣。显然,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是点燃学生做作业积极性、发挥课后作业功效的重要方式。所谓层次性的作业设计是指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系数的作业题,其中浅层次的记忆问题可供学生单纯地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供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高层次的问题可供学生拓宽视野,发散数学思维,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
比如,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关知识后,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包含了A层次的:已知圆锥A的半径是5 厘米,高是10 厘米,求圆锥的体积;B层次的:已知圆柱B的底面周长是12.56 米,侧面积是62.8 米,求圆柱的体积;C层次的:已知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多少。这三个层次的作业难度是由浅及深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一方面顾及了高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低层次学生的“生存”需求,真正做到“减负”,提高课后作业的时效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的数学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学数学是为了利用数学去服务生活,更好地生活。由此可见,启发学生注意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无疑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有意识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凸显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也是数学课后作业多元化的一种直观体现。设计小学实践性作业时,数学教师要找准教材知识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计多种类型的实践性题目。实践性作业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图标文字类的,也可以是生活实际类的,实践性作业的内容也有很多,包括调查类作业、应用类作业等。
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请你们在课后拜访整个单元的邻居,对他们上个月的用电量进行统计,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个实践性作业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巩固统计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一举两得。此外,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小小画报”设计比赛,指导学生借助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去设计一张漂亮的小海报,并计算出图案的具体面积。再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布置“购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去超市用现金进行购物,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前提下感受下面对不同商品如何付钱最合理、什么是“找钱”等,进一步凸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总之,借助课后作业诱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发掘数学信息,培养数感,获取知识,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最佳状态。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最后都会涉及课后延伸的环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比”这一单元的“你知道吗?”中介绍了“黄金比”,“圆”单元后“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周髀算经》和祖冲之等。所以,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模块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通过查找和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和了解“你知道吗?”里的数学历史、自然知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除了围绕“你知道吗?”这个环节设计查阅性作业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找准脉络,为学生设计课前的查阅作业。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之前,数学教师设计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去加深对人民币的了解,包括人民币的历史、发行硬币的原因、人民币的制版、印刷和防伪等。在新课中,教师再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实践进展得会更加顺利。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就是要把机械重复的做工转变成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把一个个单一知识的复习转变成数学思想的训练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多元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统筹分析,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激发学生课后作业训练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