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教研中心 唐光恂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想提出数学问题,越来越提不出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原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更加凸显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不断创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下面结合教研实践,针对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谈一些肤浅思考。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提出问题,主要是存在畏惧心理:一怕提出数学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是数学问题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三怕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而被同学们瞧不起。“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以真诚的尊重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学生的故事,尊重学生的人格,包容学生的错误,感恩学生的热爱,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敢于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许多数学问题的体现之处。让学生能从教材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既能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养成学生想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课前教师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发现所学知识的质疑点,并标上适当的记录符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养成理解题意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如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创造性地设计一道练习:星期四开家长会,王老师已经写好400字的家长会发言稿,如果平均每分钟打47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当学生估算出“47×8≈400(字)”时,有的学生质疑:王老师到底在8分钟内能不能把这篇发言稿打完呢?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围绕问题展开质疑,学生思维富有积极性,敢于质疑,提出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不仅要营造让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氛围,还要善于创设蕴含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提问的兴趣和意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提出数学问题。因而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比大小:1.20○1.200;6.3○6.30;1.423○14.23;1.423○142.3。学生很快便得出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后两组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数的大小不相等。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后,数的大小改变了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又如教学《减法》时,一位老师创设了商店里的物品以及价钱的情境,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很自然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在教学中不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敢问、爱问,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示范提问,让学生提出有意义、有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多问,真正让学生会问。如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提问:例题有什么特点?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又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时,例1列式为42÷2,学生新知探究后进行展示,这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过程中示范提问:十位上为什么不商1?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指点,让学生理解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方法。教学例2中52÷2的时候,学生就会效仿老师提问:十位上可以商1吗?余下的1怎么办?……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学会提问。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给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因为有的学生想提出数学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提出,也不知道从哪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指导学生按几个层面去提问题。首先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分别是什么?题中是否有隐含信息?接着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怎样列式?解决后提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便逐渐学会按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既提高了解题能力,又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除了汲取知识外,还要善于对别人的讲解问个为什么。如别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你可以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通过这些提问,不但可以把问题讲解得更清楚、更透彻,而且还能让学生知道怎样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