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狮市湖滨街道办事处长福小学 洪团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意识作为人才的基本素养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教师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多样的数学学习平台,使得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合作学习的全面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要从学生能力差异、课堂模式调整、有效教学拓展这三个方面入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数学基础差异是限制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因素,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先天智力存在差别,所以学生出现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来解决这个难度,基于对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了解,完善分配方案,在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两大原则的基础上完成成员分配,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数学综合能力优化的目标。
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前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拉近双方距离,这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频率,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发展需求,进而完善分配方案。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究任务上,高效完成数学学习目标。
例如,在进行《位置》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我会重视合理分配成员对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合作学习正式开展之前,我先出几道考查形象思维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作答,初步了解每个人的形象思维水平。接着根据对学生数学基础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成员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形象思维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两大原则。最后我要求每个小组中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带着其余成员一起进行“位置”相关内容的探究,明确坐标轴的使用技巧,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自身储备。通过合理的小组成员分配,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教学效果提升有明显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动,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容易出现开小差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提升,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固有认知,使其在合作学习逐步发现数学学科的潜在魅力,进而激发探究热情。情境教学法的导入能满足这些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具体形式在情境中展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同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情境中来。
合作学习情境的创建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明确数学能力培养对生活实际的积极影响,进而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情境中,高效完成探究任务。数学教学生活气息的提升能改变学生以往的数学学习观念,能让他们更积极地以合作形式完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我会通过生活化情境创建提高合作学习开展效果。课堂开始,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分别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物品和长方体物品,如魔方、牛奶盒、高楼大厦等,将课堂和生活实际串联起来,完成生活化情境创建。接着,我要求学生在情境中以合作的方式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这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铺垫,他们会积极地和小组成员交流,分享探究心得,相互促进,在保证问题解决正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这也是我使用生活化情境的预期目标。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能把视野停留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活动任务的方式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充实自身数学知识储备。课外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当天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贴近当天教学知识点,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及时消化理解,防止将同一个问题带到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二是合作学习任务要具有探究意义,活动任务要难度适中,并且具有探究意义,能使学生发散数学思维,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课外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反馈机制的辅助。小学生在课外会释放天性,在缺乏监督的背景下将合作学习活动当作一种娱乐方式,不会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导致课外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反馈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外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给出针对性评价,让他们根据评价内容做出调整优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自己一直处于监督下,帮助学生摆正合作学习心态,从根本上提高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开展策略的优化,不能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鼓励他们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积累任务,全面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全面开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发展扫除一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