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娟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依据自己的需要与周围环境互动,利用已有的材料去探索与学习,可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做一些挑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对区域活动课题做了一定研究后,我认为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应该从区域设置、环境创设、投放材料三方面入手。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形式之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出发,去设置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并投入其中进行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常设置的区域有美工区、建构区、角色游戏区、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植物区等,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设置区角游戏的难易程度。如角色游戏区,小班时我给幼儿准备了温馨的“娃娃家”,家中设施一应俱全,有厨房、卧室、化妆间等,当然还有可爱的宝宝。幼儿在“娃娃家”中,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有的摆弄厨房里的东西,有的喂娃娃,有的给自己化妆,慢慢地由单独一个人玩到后来相互合作玩,有人做饭,另一个幼儿喂宝宝,还有一个幼儿给宝宝穿衣服。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促进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到了中班,幼儿的交往欲望更强烈,喜欢模仿,思维也开始具体形象化,“娃娃家”已经不能再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又设置了“医院”,幼儿都有去过医院的经历,角色扮演得也比较逼真,“家长”抱着“宝宝”认真地询问“医生”,相互之间交谈时语言表述也比较完整,特别是“护士”给宝宝打针时,态度温和,动作轻柔,从中也不难折射出幼儿眼中的医护形象,在游戏中幼儿提高了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到了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更强了,虽处在规则萌芽期,但是他们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明显,为了引导幼儿了解角色游戏的规则,我为幼儿设置了“菜市场”。在“菜市场”幼儿很快投入角色,都在卖力地吆喝,推销自己的菜品,刚开始井然有序,可玩着玩着幼儿就没了规则性,因争抢同一个“顾客”开始推搡,因“顾客”不来买自己的东西而闹别扭,因另一个幼儿吆喝声比自己大而大打出手……这时对幼儿说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于是我跟幼儿商量,又增设了“城管局”,让幼儿共同商讨出市场规则,由“城管局”来进行监管,慢慢地,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了。从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幼儿都参与其中,规则是由他们提出并制定的,所以在后来的游戏中,他们能主动遵守规则,让游戏更有序,且树立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提升了幼儿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区域活动的设置仅仅满足幼儿的发展要求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关注到区域活动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比如动静区角是否分开,需要安静的图书区、绘画区、手工区等是不是与角色区、建构区是分开的;还有有没有考虑到一些区角的特殊需要,比如植物区需要充足的阳光,但部分植物不需要强光,适宜在阴冷处生活;是否考虑到各个区域活动间的互动性,如:植物区的植物可以装饰一下区角,美工区的作品作为角色区的材料等。总之,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中要承载着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挖掘潜能。
环境这个无声的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多元化环境,可以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给予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进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区域活动并不是花架子,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幼儿特点进行环创,给幼儿创造一个灵活的、合适的“有效空间”。在进行《我爱家乡》主题教学时,我让幼儿在美工角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去画自己眼中的家乡,并将绘画张贴在主题墙空白处,让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从幼儿的绘画角度和颜色来看,我们的确看到了家乡的美。通过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绘画萌生感情动力,将爱家乡这一情感润物细无声地浸入幼儿的情感世界里。
在科学区,我布置了一个环境是“找朋友”,利用结构化的材料对点、数、物三种卡片进行匹配,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充满好奇并具有挑战性,激起幼儿的兴趣。利用游戏这一载体,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在对点、数、物进行匹配时,需要用磁铁与磁铁相吸去固定卡片,幼儿又发现了有磁铁的地方并不是都能吸住卡片,无法吸附时,翻转下磁铁就可以了。在玩的过程中,幼儿感知到了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给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环境,让幼儿利用环境获得感性经验。
区角活动环境的设置是为了幼儿的学习和活动,并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适宜的区角环境要具备让幼儿感兴趣、能让幼儿实际操作、主动学习、探索和实践的特性。以往我们进行环境创设时,为了整体效果好看,一味地讲求美观,每位老师动手又动脑,将教室里里外外布置得赏心悦目,可到处找不到幼儿的作品,没有幼儿参与的迹象,就偏离了教育的航道。现如今,环境的布置有了幼儿的参与,家长为我们提供了一棵枯树,幼儿用土把它固定好,在土上面放了几块石头,用瓶子装好绿萝,将绿萝吊在树干上,立刻就有了枯树逢春的感觉。树下幼儿在各种废旧物品上种上种子,中间留下一条蜿蜒的小路,在小路上铺上了沙子和石子,养了几只小乌龟。幼儿还用芦草编出了许多鸟窝,鸟窝里有用超轻黏土捏出的小鸟,将鸟窝挂在树上,整个画面鸟语花香、生气勃勃。幼儿自己动手打造的植物角调动了他们主动观察、照顾植物的积极性,他们每天都能在植物角有新的发现,并记录下来与同伴共同分享。这一个小小的区角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有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可见,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从幼儿活动需求入手,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主装饰,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将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才能达到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全面性、层次性、有效性,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为幼儿自主选择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条件。
材料是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欲望的刺激物,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幼儿自身的能力出发投放适合区域活动的相应材料,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喜欢去动手实践,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区域材料作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对象,不是随意投放的,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比如在美工区,根据不同季节投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秸秆、果实,让幼儿用水粉进行装饰彩绘。刚开始,幼儿仅仅是用水粉或超轻黏土进行装饰,后来我悄悄地用吸管、瓶盖这些辅助材料创作了一辆南瓜车,一下打开了幼儿的思路,他们有的用秸秆拼出了眼镜、小车等,有的用白菜叶拼出了一位美女,有的用萝卜做成了机器人……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为幼儿动手探索和创造性学习带来更大的空间。教师科学地为区域活动投放材料后,还要适时增加辅助材料并提高游戏的难度,让材料与材料相互结合,让幼儿对材料充满诱惑,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让幼儿在自主研究中运用好材料并体现它的价值。
幼儿在对材料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想出新的玩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但是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原有经验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投放的材料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满足所有幼儿学习的需要,激发幼儿一定的操作探索欲,并以材料来间接改善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得到有效学习。
区域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只要教师巧妙合理地设置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特点的区角活动,与幼儿共同布置出宽松愉悦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灵活多变的材料,使区域活动的形式富有系统化和实效性,满足每位幼儿的需要,就能发挥幼儿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