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萍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我园是一所公办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幼儿园身处老旧小区,家长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而且家长的工作多是社会服务性行业,单位管理严格,工作时间长,多数幼儿都是由老人陪伴和接送的,因此在家园协作共同育儿方面面临很多障碍。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障碍,为家园共育活动减负增效呢?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往往只能从周计划和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小部分内容,不能感受到幼儿在园生活的丰富和生动。我园利用年轻父母爱用手机的特点,通过区教育局牵线与腾讯公司合作,使用智慧校园平台,用微视频定点向家长发送孩子在园游戏、做操、与同伴的交往、生活自理等行为,让家长在工作之余通过手机深入了解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情况。同样,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的行为拍摄成微视频发给教师,从而实现家园互通信息。
智慧平台具有取材范围广泛、传递及时便捷、呈现方式立体直观,沟通突破时空等独特的优势。在信息传递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也更加有效,也让家长和教师在交流中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前两年,我园中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很多大班幼儿不在园睡觉而是到周边的私人小课堂上幼小衔接课。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长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园正视家长的需求,进行了科学引导。
通过与园领导沟通,我园与五塘小学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机制,形成幼小衔接、小幼衔接的双向对接。我们邀请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名校书记来我园开展讲座,多角度解读幼小衔接,对家长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予以解答,逐步转变家长的观念;周末邀请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参观小学,体验小学课堂;我园还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让家长清楚幼儿的在园情况,从而进一步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现在,我园再没有大班幼儿中午去外面上课的事情发生了。
幼儿在家做“游戏日记”和调查表等活动记录时,家长看到幼儿的作品不够精美,就会去帮忙画,主动代替幼儿做了很多工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夸奖自己独立完成的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正面评价和引导,让家长明白了,记录的意义是为了锻炼幼儿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从而让家长把握好参与活动记录时的尺度。
每当有亲子活动时,家长们既激动又纠结,想陪伴幼儿参加活动但是单位又不好请假。于是,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出发,灵活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园时间。全园大型亲子活动尽量安排在周六,这样的贴心安排赢得了年轻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家长来园看半日活动能看到什么呢?是看热闹还是如局外人一样刷手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毫无意义。根据情况,每次家长来园我们都安排观察任务——“我的眼里只有你”。我们在活动中发放了《幼儿活动观察表》,这个表里包括家长观察的内容、活动的每个环节,促使家长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整个活动的过程,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得对不对、好不好等。当家长真正关注到自己孩子活动的过程时,他也会感受到活动的意义。
家园共育中,由于每个家长的职业、个性、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各项活动要求也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弹性安排,各有不同。如《成长手册》的记录,教师将幼儿在园的材料制作完成后,需要填写幼儿在家的记录。有的家长擅长制作亲子相册或者记录手账,就会把幼儿的《成长手册》制作得特别精美,但有的幼儿是老人带或者家长不会制作,老师们就请这些家长提供一些照片和幼儿在家的绘画作品,由教师与幼儿在园共同完成。
家园协同共育,虽然是最普通的事,但追求的却是最美好的教育。我们是孩子永远的守巢人,愿和家长携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幸福相随,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