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王亚平
在现代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就意味着个人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必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将之落实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就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阐述。
分组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效果,教师必须加以重视,不仅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还需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学生之间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色彩,他们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方式等也都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具有同一特征的学生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存在学习和进步的空间。而对于组与组之间,教师则要保证他们的实力均衡,这样才能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处于三四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走神。这时教师就需要将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这样一来,小学生身上的责任感就会督促他们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其中,“领头雁”的选择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有效组织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比如当教师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学生就需要进行孤军奋战。因而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
数学是数字、符号和图形的集合,这在学生的眼中难免显得枯燥乏味,他们比较欠缺的自制力让他们,无法独立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这时就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督促,但教师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的身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进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为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1)写出你所能想到的最大数字;(2)对计数单位进行简单了解;(3)用所了解的知识读出你所写的数字。而为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必须进行督促。笔者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预习结果进行汇报,从而对表现最好的那一组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学生预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教师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因而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收。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时不时地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一起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例如:笔者在进行《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当讲到小数强烈的现实意义时,笔者就让学生利用尺子来对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用数据进行表示。接下来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凝结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白小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方便学生及时地改正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但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合作进行评价,而自己则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进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时,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探究。当探究活动结束后,笔者则让学生对小组成员之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要求他们至少列举出小组其他成员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同龄人之间的评价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他们就能积极地进行改正。
总而言之,科学的分组和恰当时机的运用是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必须要做到的。他们只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明确学生职责的分组原则,并且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才能够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体现出它的实效,从而走上教学的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