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 文洁红
有些学生会做计算题不会做“应用题”,有些学生会听讲不会看书,有些学生常常看不懂题意,有些学生常常忽略了关键字眼……原因也许很多,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能力的培育,但其实数学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数学阅读现状,探讨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吧!
在一次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把3 米长的钢管截成7 段,每段长( )。(1)米;(2)米;(3)米;(4)不能确定。”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答对的只有35%,答错的学生大部分是把题目误解成“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 )。”多数老师把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难道仅仅是粗心吗?数学语言具有精确、简约和抽象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必须认真细致地阅读,准确地理解数学信息。学生把“截成7 段”误解成“平均截成7 段”,表面上是因为粗心,实质上是对阅读不重视,数学阅读能力不强造成的。
1.重结论阅读,轻整体阅读
一提到数学阅读,许多人马上想到概念、公式、定律、法则的读、背。如读与比的基本性质有关的内容时,只读“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强调对“同时”“相同”“0 除外”等重点词的理解,但是忽略了这个定义的由来以及定义的真正意义。
2.重机械阅读,轻意义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其认为应该将文字读准确,但是数学阅读的真正含义是读懂文字与数学符号的意义。如学生将“(29+25)÷9”读作29 加25 小括号除以9。这种读法忽视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化,没有读出数学的意义,是机械的读法。正确的读法应该是“29 加25 的和除以9”,这才是有意义的阅读。
3.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
有些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的只有数学教材及相应的练习集,而且常常是在课堂上阅读。从调查情况看,看过数学课外书(不含各类习题书)的学生仅占10%。
4.重信息摄入,轻信息输出
数学阅读往往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过程。听、读属于信息摄入,说、写属于信息输出。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读,而不重视数学语言的输出,如用数学语言交流、写数学日记等。
5.重习惯培养,轻方法指导
教师强调学生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但常常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072、0.702、0.712。”教师一般强调要看清题目,注意按什么顺序排列,但缺少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
6.重高年级阅读,轻低年级阅读
10%的低年级数学教师、40%的中年级数学教师、70%的高年级数学教师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认识的还比较少,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是浪费时间的体现,所以对阅读不够重视。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数学阅读的内涵、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数学阅读的方法指导不够。
1.对数学阅读的内涵了解不深
部分教师认为数学需要的是分析、解题、说理,阅读就是识字、读课文,是语文的事情。其实,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有较大的不同,有自身的特点。数学阅读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与语文阅读相似,需要阅读文字,不同的是,在数学阅读中需要加入数学思维来理解,因此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抽象的思维进行引领。在数学阅读中,除了文字需要理解之外,还存在图形、符号等,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符号、图形等都属于一种数学的表达方式,需要理解。
2.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数学的定义、数学公式的由来等,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具有阅读能力,能读懂,才能够理解。阅读理解能力差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有这样一道题:“用4 根木条钉成一个长10 厘米、宽8 厘米的长方形,把它拉成一个高为9 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对题目的要求、条件都明白,在文字理解上没有障碍(普通的阅读能力过关)。可是多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无法推出高对应的底边是8 厘米,也无法借助图形的语言理解题意。该题的正确率仅为18.8%。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9 厘米的高对应的底是长还是宽,并进行推理或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问题就迎刃而解。
3.对数学阅读的方法指导不够
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要眼、耳、口、手齐参与,要讲究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多动脑——看书时勤思多思,多想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关数量之间的联系、自己对问题有什么新见解;多动手——采用一定的方法标记关键语句、困惑的地方,及时将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困惑写出来;多动口——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方法,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就能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阅读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