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实验小学 杨碧娟
人教版安排的行程问题,是在三年级上册“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时间和路程。正式接触这三个数量名称,是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呈现出一组例题,再让学生找出两个问题的共同点,由此引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初学会觉得容易掌握,即使题意不是理解得很透彻,套入关系式也会解答。但是在完成练习题第九题却错误率奇高,为什么题意叙述方式稍加变化,难度再加深一步,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就无法解答呢?针对行程问题的特点,我认为重审题,理解题意是关键,尤为重要!
行程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能遇到,是学生所熟悉的,但生活经验要转化到数学知识,又是一个槛,比如“A,B 两地相距270 千米”“王庄到县城120 千米”“声音每秒传播340 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无法提炼出“路程、速度”数量名称。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交通工具的速度,并互相交流;课前我也准备一些资料,但是比学生准备得更加广泛些,动车速度、飞机速度、航天火箭速度、光速等,用课件动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认知视野扩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脑中形成表象,学生对题意能够初步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例题与习题之间难度跨越过大,学生难于独立解决,就把上述行程习题拿出来,当成例题上新课,再通过结合问题情境,提高对题意的理解。
1.独立阅读,整理信息
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要让学生会独立整理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必须要学会数学阅读,一提到阅读,大家往往认为这是语文或英语学习的事情,其实数学学习上也同样需要阅读,而且比语文、英语的阅读难度更大,因为数学阅读需要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提炼有效的数学信息,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题目文字一多,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数学题意都读不懂,更不要说正确解决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引起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阅读经验:
生1:把题目读完整,多读几遍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生2:要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比如原路返回,就是路程没有变化。
生3:要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在读题时一定要圈出题中的关键词,我是用红笔圈出来的,提醒自己要注意。
生4:可以问自己: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已经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用心、耐心阅读的习惯,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抓住关键词,多问些为什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
2.巧绘线段,提高理解
简单的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降低了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数学好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画线段图之前,我让每个小组带来一辆玩具卡车,把书桌当成公路,小组合作,模拟行车过程,从县城到王庄,到王庄后回县城。先让孩子们“玩一玩”,要求在玩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把刚才的行车过程用线段图表示出来。通过“玩一玩”这个环节,学生在脑中建立起行车过程的表象,在动手画线段图时就会自动降低难度,初次画图也能基本表示出题意。初步尝试后,再具体指导画线段图的方法步骤:
1.确定两点表示县城和王庄,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线段上标出名称。
2.把线段分别平均分成3 段,每一段表示1 小时行走的路程。
3.标注条件和问题。
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画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画的线段图加以完善,特别是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学生初画线段图,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画,教师适时指导、示范就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画线段图,让学生有“不会做就画线段图”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对题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行程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难点,对题目中数量关系式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而不是简单的“会做了”,学生很有可能是停留在相似题目的模仿层面,更换类型以后也许就无从下手了。通过自主编题,让学生体验编题的乐趣,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练习形式改变多样化了,更能帮助学生对题意加深理解。
生1:华安县城到东山县城相距210 千米,周末爸爸开车带我们到东山,去时用了4 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 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同学们,你们知道“返回”的意思吗?
生2:原路回来,也就是路程不变,还是210 千米。
问:题目中已知信息有告诉我们返回的时间吗?
生3:没直接告诉我们,需要用4-1=3(小时)。
继续提问:知道了路程和时间两个数量,利用什么数量关系求出速度。
生4 :路程÷时间=速度。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真正理解题意,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解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类型,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一读、二析、三画、四解”的有效途径,运用准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不但会学,而且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