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刘 宏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标准更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否有质疑意识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方面。笔者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略有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商榷。
首先,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使得初中数学课堂传授的知识缺少生成的过程,结论性、应用性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兴趣,学生学得被动。机械解决问题的大量重复练习,把学生训练成解决问题的机器,使学生渐渐失去了敏锐的数学观察力、洞察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前进,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数学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过于主导自己的课堂,课堂一直在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只能按照要求走流程,几乎没有机会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使得学生不能以学习主体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
任何事情在生成过程中,都有一个来龙去脉,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它们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习其实是一个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学习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好处还是极大的。首先,将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对存在疑问的知识主动刨根问底,这样学习更有趣味,更加主动,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其次,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加深,对数学知识体系建构更加完善。数学知识面和数学技能就会更全面。再次,能发现知识点更多的内在联系,寻找数学规律,才能做到思维的创新。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敢问、爱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善问,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就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会思考,会检查验证,才能质疑,发现问题。
(1)解决数学问题的分析法、综合法
综合法是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条件直至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量解出一个问题,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分析法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地选择出两个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作分析法。用分析法解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时候,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的条件,一直到问题都是已知的时候为止。这两种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正常使用的,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2)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指教师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情境,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使学生不只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能自觉从本质看问题,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式的实质就是从不同方向进行创新。实施变式训练之前一定先要学生牢固学好教学知识点,恰当地变更题目的条件或者问题,调整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变就是进行对比教学,把握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练习题组的设计正好有效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从以“双基”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来设计练习题组。
题组应有目的性,设计时注意由易到难,既要注意层次性,也要注重变化性。题组的设计要反映一定的规律性和启发性,既要便于学生解题时“顺藤摸瓜”,也要能让学生引入深层思考。发现规律、运用规律、验证规律。
(3)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教学不能就题解题,把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传授与思考的技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质疑,进而解决问题。逆向思维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对逆推法有一定基础才能实施教学,逆向思维观察问题、质疑现象或者结论,往往从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正反两个方向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
威利·詹姆斯说过“人性至深的本质是渴求被人所重视”。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长期的表扬与鼓励,树立正确的引导方向,使学生有质疑的意识,敢于质疑,体会质疑的价值和质疑的成功感。
《问说》中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质疑常常产生于逆向思维,质疑不需要虚荣,质疑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质疑不是怀疑一切,不要为质疑而质疑。把质疑变成怀疑一切,只会使自己陷入质疑的偏执,甚至使自己心理失衡,质疑需要教师善于倾听。教师要对有价值的质疑应该有正面的评价或者明确的鼓励,表扬爱思考、善于发现的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