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张志发
现实世界有相等与不相等两种关系,不等式是研究数之间的不相等关系,它与方程、函数等方面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解决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组)、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并用数轴来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数学思想的应用。
不等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之中,但部分学生对“不超过”“不多于”等现实语言的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上存在问题,他们对“元”“次”的概念理解不准确。
不等式有三条基本性质,其中前两条的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相类似,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第三条的理解与运用较差,他们往往通过死记硬学的方式去记忆。
学生在解不等式时概括采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系数化为一,与解方程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因为解方程时遗留问题为不等式的学习设置障碍,特别是“移项”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解“绝对值”时要考虑去绝对值时的符号问题,学生往往无视符号而出错。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将生活化转化为数学化,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数学建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读题后不细细分析就认为自己不具备能力而放弃。
学生遇到的不等式多是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因而学生会对不等式组产生错误的认知,无法体会其内在的关系。部分学生对非负数、至少等意思缺乏理解。
学生在方程、绝对值学习时存在认知结构的缺失,导致在学习不等式时会出现相同的错误。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不去分析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异同,导致解题时出错。
学生对“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要变号”缺乏深入的理解,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持,无法理解,去死记硬背这条性质,他们只能通过反复的巩固才能记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会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感悟不深,他们难以正确解决含有数轴的题目;学生对转化思想的感悟不深,导致学生无法将方程与不等式联系起来;对分类讨论思想感悟不深,学生解决含有参数的不等式会出现错误。
不等式的内容是基于学生掌握等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同化,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这样能易于让学生所接受。教师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认识、理解概念,能使所学的概念得到巩固,让学生将所学的概念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概念变得系统化。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过不等关系,教师要通过一些测试题引导学生将等式的运算运用到不等式上,学生通过对比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避免他们在不等式计算中出错。教师要抓住不同点,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同化知识结构。
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后,通常会出现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他们在计算中容易出错,教师要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能力,及时发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要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内涵。
学生只有掌握解不等式的基础知识,所学的内容就易于接受,如果基础不牢,就会难以接受,并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解关于绝对值的不等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结合数轴进行分析,归纳出结论:|x|>m的解集是x>m或x<-m;|x|<m的解集是-m<x<m。这样,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往往借助于等式的概念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但学生易将等式的运算应用到不等式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它们性质的差异,这样就能减少学生出错的可能性。在学生易错点设疑,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从而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同化认知结构。
不等式教学要融合数学思想,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应用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含参数的不等式,用化归与转化思想将其他形式的不等式转化为整式的不等式,将知识与思想融合起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让学生探寻其内在的本质。很多学生在解不等式时会参照书上的步骤,没有依据式子特点去发现新的解法。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转化,提升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能洞悉数学本质,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能合理运用抽象、概括、提炼、构建提高他们转化、迁移的能力。学生往往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去解题,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思考、质疑、交流中摆脱思维定势,灵活建立模型,发展数学思维。
总之,在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联系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解不等式时出现错误的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