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县老集镇中心小学 张新华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奥鹏教育网北京总部专家到临泉县进行小学数学送教活动,我作为临泉县“国培”送教团队的一员,也观摩了北京中学名师王来田老师的公开课——《打电话》。课后,我反思了很多。
1.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前交流
课前,王老师并没有急于上课,而是先跟孩子进行了启发性、开放性的交流。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W”,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想到王来田的姓氏“王”,有的学生想到“我”,有的学生想到“问题”的“问”,还有的学生想到“W”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又写了“WT”“TWT”,王老师告诉学生想什么说什么,结果学生各抒己见——“问题”“提问题”等等,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学生积极思考起来,既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高,这时,学生的小手举起来了,思维动起来,孩子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以生为本的问题情境导入
王老师以北京雾霾放假,校长如何通知全校的3600名学生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去通知,有的说用广播,有的说发纸质通知,有的说采用口耳相传的方法告诉学生,还有的说打电话……接着,王老师就按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来计算,全校3600人就需要3600分钟,而每天只有24×60=1440(分钟),“饭不吃,觉不睡,按这种方式通知所有学生,三天假也放完了,怎么办呢?”王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具有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
这样以问题情境为引领提出疑问,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
王老师采用简化的方法,先不研究通知3600名学生,而先研究通知7个人,要怎样通知,需用多长时间。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也可以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即可,然后选用学生的作业进行个别展示,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思路。这样,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思考过程、推理过程、抽象过程,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简化、优化、符号化思想贯穿始终,通过质疑、点拨、启发、引领,把数学中的抽象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明晰到位,凸显了生命课堂的无穷魅力,鼓励和激发了学生的灵魂和心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精彩生成,学生真真正正地经历、实实在在地思考,也就是说,王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和一个机会或者过程,他重在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求”的方法、激发更深入去“求”的渴望,而不是知识掌握本身。
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收获很多,想尝试着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于是对自己所上的一节课《图形中的规律》进行了改进。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老师用三根小木棒摆出了一个三角形。请注意看,老师又用了一些小木棒,一共摆出了两个三角形,此时用了几根小棒呢?(5根)
师:摆3个三角形,这时用了几根小棒呢?(7根)
师:看老师照这样摆出10个三角形,用了多少根小木棒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师:很好,这个规律是:摆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木棒。
上面这个课例看起来井然有序,但是以几何素材为背景的归纳,我试图通过教学体现归纳思维,但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实验是我做的,规律是我“发现”的,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于是我又把原来的课例进行了调整。
(二)第二次教学设计
师:摆一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3根)
师:摆两个三角形呢?(6根)
师:有不同的摆法吗?(5根)
指明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师:请大家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5根)
师:同桌两个合作,按照他这种方法摆三角形,一人摆一人记录,(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
师:现在谁愿意汇报一下?(学生展示作品)
师:请大家观察上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不能列算式计算一下,像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请你将自己的方法写在本子上,并说说理由。
师:如果这样摆n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公式:2n+1 (板书)。
师:谁来说一说n表示什么意思?2n呢?后面的1呢?
师:其他哪位同学明白了他的意思?
师:谁还说得更好?
课例修改后,不仅形式上有了变化,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别。不仅可以达到同样的获知目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归纳的实际经验和体验,进而感受一次“数学家式”的思考过程。
通过城南小学五(3)班30名学生和王老师共同演绎的“生命课堂”,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正像教育专家所讲的那样,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愿做一名实践者,做一名学习者,做一名反思者,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