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德育工作空间 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1 19:19:37祝有清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祝有清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秉承“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第一”的宗旨,始终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紧紧抓住德育这个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构建习惯化、生活化、主体化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空间,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格局。

一、以德育队伍建设为抓手,构建立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形成了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的德育工作机构与队伍。特别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班主任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写一篇班主任工作札记,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德育理论学习和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一次展示评比会。对班主任实行职级管理,完善了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评估方案》,每月班主任费全部根据班主任工作日常考评结果发放,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少先队大队干部培养,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选拔学生干部,学校每周组织一次专题思想教育培训会,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素质,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评选学生道德明星与标兵,进行全镇巡回演讲与事迹展评,树立学生榜样。

注重课堂的德育渗透功能。课堂是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被列为评课的一项重要指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教讲座,组织全体教师全面家访,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法制副校长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体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以德育特色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德育工作看似很“虚”,但通过活动就能变“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

学校整体规划了德育内容和目标,以加强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优良传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分年级制定德育目标,形成从“个人—家庭—学校—邻居—社会—世界”这样的德育目标序列。定期编印德育校本教材《德育痕迹》,班级每周确定一个班会主题,如第一周“文明礼仪”主题,第五周“孝敬长辈、尊敬教师”主题等,开展相关讨论。每月一次德育主题活动,如三月份为爱心奉献活动月、十一月为畅想新世纪科技教育月等。学校充分发挥“三会”(晨会、班会、队会)和“一话”(国旗下的讲话)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学校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安排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新生入学教育,每学年开展一次法制和安全教育讲座,每学年开展一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分年级开展感恩、诚信、宽容、自律等专项“红领巾”读书活动。学校设立文学社,开展经典诵读节活动,举办“好书天天读”“我是诵读小能手”“争夺诵读星”以及开展诗文诵读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德育活动,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还结合实际开展“两大工程”(“红领巾储蓄工程”“扶残助困工程”)和“四大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尊老助弱教育基地、交通法规教育基地、道德法制教育基地)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到苏维埃旧址、红军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假日环保调查”和“我是家乡小导游”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融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中。

学校把对农村“留守”孩子和“潜能生”的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以父母般的爱心做好“留守”孩子与“潜能生”的教育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献爱心活动,建立留守生档案,实施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学校的每位教师至少结对二名学生进行日常帮扶活动,争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力求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是指知留守孩子和代管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联系电话;“三多”是指与留守孩子多谈心,多家访,多开展活动;“三沟通”是指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与留守孩子的在家亲戚沟通,与留守孩子自己沟通。

三、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平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每月的校刊班刊布置,学生的日常卫生、考勤、纪律等各方面都由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监督。实行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流值日制度和班级操行日评制度,每天值日学生干部对各班情况检查评比后及时公布,违纪或好人好事第二天课间集会通报,每周评出红旗班级,每学期评出先进班级。如学生上游戏机室玩,学生干部会不定时巡查,联系老师,开展纠错。

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主动性、自觉性。开展“班规大家定、人人守班规”活动,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班规。每星期一的晨会活动,升国旗、齐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上周班级考评通报等一系列内容,全部由学生主持完成,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校园内坚持做到每天出一期“新闻快讯”“每日格言”“历史上的今天”“表扬与批评”等栏目,每天进行两次红领巾校园广播,均由学生自行搜集当天发生的重大国内外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情怀。学校还引导各班利用每节课前预备铃响后三分钟时间,开展文化素养教育,每个班根据学生的基础与爱好,比如选择古诗诵读、歇后语、猜谜语、格言警句、成语故事、英语对话、名人简介等内容,每天选定一项内容,每节课前进行活动,充分发挥这三分钟的教育、积累、内化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活动,组建了文学社、英语小博士、体育运动等三十多个校本课程兴趣乐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三至六年级学生全部打乱班级,根据自己爱好选修相应的兴趣乐园,因此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

四、以多元德育评价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多元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设立多项学生奖项,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足迹。关注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树立“有进步就是好学生”的新型学生观,让学生更自信、更主动、更活泼地自主发展。

实行星级学生评价办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多元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做到德育评价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及严肃性。学生能时时对照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使是临放假时候,这时候的学生会有放松难管理的现象,而我校的学生因为想获得更多的星牌反而会做得更好。现在每月一次的星级学生评价活动是全校师生最关注、也是最民主的一件大事,每学期对星级学生表彰也是学校最隆重的一项活动。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才能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格。不断创新德育内容与途径,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