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 顾晓金姿
动手操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利用一些设备或学具独立操作,从中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学生要亲自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中的有关现象和规律,并获取直接经验。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手、口、脑并用,在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一个学习转折,低年级是培养稳定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行为规范,并与学习行为相结合。学会倾听就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课堂中的倾听包括两类,一是倾听老师的教学语言,二是倾听同学的发言。只有学会了倾听,孩子才能按照学习的要求进行操作。安静的倾听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在一年级接班时,关于倾听我会对学生提出“三心”的要求,即:专心、耐心、细心。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别人在发言时不能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细心听清楚他说得怎么样,有没有道理,你还有没有补充或是更好的意见,当别人说得不清楚时,你能否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孩子们如果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明确了倾听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操作活动就能一步到位。
动手操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得出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并且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相对的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但这些只是学生通过观察后提出的猜想。数学是严谨地提出猜想以后需要验证猜想,对猜想的验证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不光要知道操作目的,学生还应有明确的操作方法,我们教师要以明确的语言指导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所以在验证前,我让学生商量可以怎么验证猜想。得出关于边的猜想可以用尺量一量,看看每条边分别有多长,也可以折一折,看看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在一起,关于角的验证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得出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操作方法。
学生的操作本身就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由于探究问题的需要而展开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带着这样明确的目的去操作,效果就会好得多。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动手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他们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动手操作中的自主性表现为对学具的自由选择和方法的多样性,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情境图中小猴有9个红苹果,4个绿苹果,则小猴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列出算式9+4或4+9后探索得数是多少时,学生可以用圆片代替苹果数一数,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是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多种多样学具的选择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又能反映不同学生的操作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殊途同归的操作效果。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自主性的另一方面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动手操作方法不要进行干涉,让学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如上例,学生既可以从4根小棒中拿出一根放在9根那一堆凑满10根捆成一捆,再与剩下的3根合起来变成13根;可以用4根小棒先加上一捆10根得14根,再从中去掉多加的1根得13根;也可以在计数器个位上先拨9颗珠子,然后在个位再填上4颗,发现满十进一得到一共是13个苹果;还可以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像学习20以内的数数一样,数满10个圈起来,数出一共是13个苹果等。
不同的操作方法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重视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操作活动中,我们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过程的感受,操作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也可以鼓励与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拼的,为什么拼成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把操作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手、脑、口并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加强对操作过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操作实验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张扬个性,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同伴学习互助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对操作的自信心。
展示汇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操作的兴趣,促使孩子们的操作活动认真进行,还能展现出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其受到同学的肯定,老师的表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教师积极恰当地评价语言,也是鼓励学生认真操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不吝啬表扬。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提供了钉子板、小棒、塑料条,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选择学具创造平行四边形,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操作方法。在汇报交流中,孩子们一个个像小老师,讲得面面俱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阵阵掌声。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在用塑料条钉成平行四边形中,孩子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但是不管怎么拉动,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终都是平行四边形。这样,每个孩子都融入操作的课堂中动手来学习,在汇报中感受成功。
让学生把学具作为学习的媒介,利用自己的操作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外显出来。操作活动也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因此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展,还能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进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特别是对中低年级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孩子来说,有效操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