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尝试

2019-01-11 17:13:46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思维力让学引思两位数

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花 卉

新课改下,要求改变教学模式、优化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有效引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大环境下,“让学引思”成为主要的教学理念,也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发展思维,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让学引思”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本文要阐述的问题,现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有效提问,以问引思

提问是比较受欢迎和青睐的一种教学形式,问题教学法也是目前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发散式的提问,旨在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有效的提问是“让学引思”的基础。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改变灌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时,教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的计算着手,用教学用的两块直角板设问:这两个直角板是直角三角形,你知道每一个角的大小吗?你能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是180°后,教师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都是180°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的设计不仅应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出发散性的问题还应兼具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如五年级第七章《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时,这个章节可谓是小学数学阶段中难度较大的章节之一,尤其是列举法,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时,因考虑不够全面,或者有“重复”的现象,致使问题解决时出错率较高。让学生在利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不遗漏”“不重复”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化现象、生活化经验中提取问题素材,巧妙设疑,让学生通过这类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考的兴趣。如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如:两个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又如根据生活中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的问题等,让学生探讨有多少种围法等,这类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二、巧妙引导,引发学生有效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在运用问题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是任由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应给予方法的启发和点拨,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拨开云雾,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如上文提到的“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的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细心测量、仔细计算而得出结论,或者引导学生从“平角”的定义中得到启发:将任意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并依次拼接,得到一个怎样的角?这个问题不仅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点明了方法,而且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再次引发了学生思考,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再如,上文提到的两个小朋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有几种玩法的问题,教师首先点拨:两个小朋友方法一样,有三种玩法:都是“石头”、都是“剪刀”,也可能都是“布”,那么,不一样的玩法有几种?这样有效的引导,并不断提出新问题,真正收到“让学”“引思”的双重效果,“让学引思”促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也是目前新型的课堂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和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主要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通过互学互助,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充分的交流中,思维得到发展,也让“让学引思”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的理念。

例如,教学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合作探究,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让问题圆满解决,并鼓励学生探寻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简便的策略。如教师给出用2、3、4、5 四个数字组成任意一个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这个问题,通过思考和交流,多数学生采用“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所有的两位数,如23、24、25、32、34、35、42、43、45、52、53、54,最后得出可以组成12 个两位数的正确答案。通过合作,问题得以解决,部分优生在写出23、24、25 三个两位数时,直接得出结论是3×4=12(个),让得到这个结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简单说明,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力都得到发展。此时,教师再给出问题:用0、2、4、6 四个数学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可以组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于是,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得出12 个。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给予评价,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自主评价正确与否,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合作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思维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关键是有效问题的设计、有效的引导、活动的开展,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于生,巧妙引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思维力让学引思两位数
能拨出哪些两位数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巧算两位数加法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11:49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17:59:58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