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二小学 龚华林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主要强调了三种学习方式,分别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有必要加强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
虽然目前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他们开展的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抓住小组合作的精髓,将相邻两张桌子的学生凑在一起就算完成了分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和交流就算完成了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基本的交流和合作的技能,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无法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出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无法通过人多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协商,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低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性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对一些没有任何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逐渐地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并且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性格开朗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成为小组合作的“主角”,而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变成“看客”。这也就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得到个性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些学困生,则由于基础差而无法参与到小组合作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他们的学习自卑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如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组,任由学生自由地进行组合,那么也将不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应当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兴趣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组,每组3~6个人最佳,然后再明确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任务,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具有号召力和责任心强的成员担任组长一职,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进行。另外,在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等进行合理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的时候,也一定要让小组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共同参与到其中,尽量给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地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就是“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和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批判和质疑,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地。比如:当学生对研究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但是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或者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碰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又或者是当碰到一个问题有多种的解决方式时,又或者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时,回答得不够全面或意见无法统一时,在这些情况下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都会是有效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探究材料,还需要和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合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小组内部的集体荣誉感,对小组之间进行客观的评价。比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最佳小组”“最团结小组”等称号,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运用哪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都必须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应用,坚持“生本”的教育理念,开展有效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