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庄恒谦
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内化,还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方面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避免走进各种误区,另一方面要求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尽早走出这些误区,构建起一套科学严谨、高效实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传统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熟练准确地解题,并且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数学练习题和考试试题。但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比,更加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分数,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仍以巩固理论知识和解答纯粹的数学习题为主,并未将生活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案例则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合理解决现实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在选择教学事例时都过于牵强,并未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有何必然联系,学习兴趣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调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以被动接受的状态居多。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知识与各种现实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了一些生活事例,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学生无法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与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升,就要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确定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其次是结合课程内容、难点问题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年龄特点、兴趣喜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此外,还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降低教学难度为目标。只有明确了上述目标,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性指引。
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教学事例时,既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印象,逐渐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绘制出一份“作息时间表”,在表格当中将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和相应的时间记录下来,再对自己的生活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住了时间的知识,又学会了观察与分析,使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在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发生改变的同时,教学方法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与创新,除了采用常规的课堂讲授法以外,还要融入情境式教学、互助合作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系,全方位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整个教学方向,及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多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避免走进各种误区,方可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