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洛西镇洛寿教学点 韦小春
素质教育视野下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要求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教学目标。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或因家庭原因,或因学校原因,或因自身生理等原因产生,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与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加之小学生本就缺乏分辨能力,但模仿能力极强,好的可能学不会,但坏的一学就会,极易由一个问题学生诱发更多的问题学生,进而产生蝴蝶效应。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也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发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问题学生一旦处理不好也极易诱发如激化师生矛盾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使问题学生的问题更加严重,管理也愈发棘手。因此,研究问题学生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目前大部分问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成因与家庭教育缺失息息相关。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孩子有样学样,通过其模仿的天性也沾染了这些坏习惯。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小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其他亲属照顾,或父母离异,导致其从小缺少父母的管教与关爱,其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正是这些家庭的原因,为学校制造了一些问题学生。
小学生成长阶段另一个重要的环境是校园,教师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与学习的组织者,其重要影响不言而喻。但一方面,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贯彻执行不到位,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德育教育以及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不仅加剧了问题学生的现状,也制造了一些有才无德的隐性问题学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就没有良好的德育素养,对所有学生并没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下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造成“没问题的产生了问题,有问题的问题更严重”的现象,问题学生的现状反倒愈演愈烈。
生理成因是指部分小学生确实存在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如多动、行动迟缓等,部分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由于不适应造成如作息习惯难以调整等问题,这也是问题学生的成因之一。心理因素指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关爱与管教或父母离婚等深层次社会因素导致的如思想偏激、行为乖张、性格孤僻、自卑、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
素质教育视野下,为实现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教师要依托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共育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首先,教师要依托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阐明管理学生的重要性,为家长介绍优秀的教育经验与方式方法,以此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问题学生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最终使家长接受教师的管理方式,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问题学生,通过关怀与关爱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思想。其次,在家长接受教师的管理模式之后,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与引导,以此遏制问题学生的产生,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例如班级里的小明,学习成绩本来保持在前列,但某一段时间笔者发现他上课没精神,经常打瞌睡,学习成绩止不住地往下掉。联系了他的父母,父母也一头雾水,后来父母联系了亲属之后才得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寄住在爷爷家,爷爷年纪大了无法管教,孩子经常熬夜玩电脑,所以才会这样。于是笔者建议父母将孩子寄住到同村的舅舅家,由舅舅代为管理,舅舅家还有一个同岁的孩子,正好可以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一举多得。平时笔者也帮助小明补上落下的课程,一段时间后,小明的成绩终于有所回升。
素质教育视野下,为实现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教师要升级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案,用先进的思想引导教学实践活动,用科学的方案使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得到落实。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用良好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因此,教师要做到面对学生时不过分苛责,用和善的态度耐心地解决问题,以此树立师生信任,使问题学生乐于接收管理,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其次,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视野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用循循善诱的态度逐步探寻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并予以有效的帮助与引导。同时,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学习方法、学习上出现的困难等,并基于有效的解决方案,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以班级里小强为例,小强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学生,不爱说话,平时也缺乏与同学间的交流,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时多是低头十分小声地回答,同学们都嘲笑他胆小、闷葫芦,久而久之,小强越来越不自信了,变成了一个问题学生。为解决小强的问题,笔者经常与小强谈话,让小强帮我发作业本,在课上只要发现小强坐得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了等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回答错我也不批评他,也不允许同学嘲笑他。在持续的鼓励与关怀下,小强的自信心得到有效的树立,课上畏畏缩缩的感觉消失了,久而久之,小强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接近老师,课上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下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人明显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其实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具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伴随着各科学习的内容逐渐深入,不良的学习习惯与家庭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陷入了“不愿学——学不会——不愿学”的循环怪圈。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其主要成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的有效关注,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好的问题,同时作业设计的角度也存在这种问题。因此,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级为分层教育思想,将学生分为学优生、学困生以及一般学生,并为每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进步奖励与作业任务。如数学课学困生只需要会利用概念做一般习题即可,只要差生有所进步,哪怕是60分进步到70分也要有所奖励。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强调,分组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学生的各项表现的进步有所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进步意识与危机意识,实现问题学生的有效转变。
综上所述,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十分复杂,且对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细致入微地仔细分析其成因,持续贯彻素质教育视野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采取适合的解决方案,通过升级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依托家长力量,通过家校共育理念多角度管理问题学生,通过分层教育理念拓展管理的手段,最终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