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及调整策略

2019-01-11 14:56江苏省无锡市机关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纸牌方格益智

江苏省无锡市机关幼儿园 朱 红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园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等专题研讨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对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进行了整体观察及客观诊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以此为据,顺势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调整策略,以提升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整体水平。

现状一:重视认知,忽视情感

案例1.“登机”游戏

大班下学期,老师在益智区里提供了关于10以内加减的材料,每一张卡片上写着一道题,反面则是答案,便于孩子进行自我检验。但孩子们没玩几次,就兴趣索然,很快这份材料便无人问津了。

后来,老师结合班级幼儿参观机场,模拟登机场景的活动经验,创设了“登机”的情境,将题卡设计成了一张张“登机牌”——“登机牌”上的座位号必须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同时在墙上张贴出一个大大的有着相对应数字座位号的机舱,将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座位上,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在“登机”的情境中快乐主动地复习与巩固数字知识,既提高了游戏的参与度,也提升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案例2.“红包”游戏

在另外一个大班里,我看到老师也是面临相同的问题。不过她采取的方法特别新颖——“红包”游戏。

经过调整后,材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老师引入“春节”的概念,这是我国传统盛大节日,通过春节让孩子们联想起自己收到“红包”的生活经验,把材料设计成“红包”,然后在一个个“红包”上贴上数字,让孩子们将“钱”装入红包中,凑满标注的那个数字,于是孩子们在享受包红包的快乐时,还练习了数的组成。

问题分析

在案例1、2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最初材料投放中高度重视幼儿技能、认知经验的获得,却忽视了材料的趣味性,忽视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情感的重要性:包括对材料本身的情感及对游戏情节的情感体验,导致投放的材料刻板、生硬、模式化,大大降低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幼儿无法在游戏中“全情投入”,使材料处于“虽有实无”的尴尬境地。

调整策略:导入情境,体验情感

经过调整,老师们通过适时地加入孩子们当前感兴趣的游戏,使材料以游戏道具的身份得以重现,刻板、生硬、模式化的材料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境中完美地转化为鲜活、趣味、生活化的材料,使材料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能满足幼儿内在情感需求的“生命体”,并且通过与幼儿探讨、商量的方式不断生成新的游戏情境,创新游戏内容与玩法,保持游戏及材料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当材料融入情境中时,幼儿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益智区中,他们主动走出自己的区域,进行跨区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现状二:高结构性,缺乏变化

案例3.“月历”的巧妙运用

班级里有一块月历墙,通常这些月历都是以成品或老师自制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班级会利用这一月历墙记录当月幼儿生日,而幼儿通常的玩法是将当月生日幼儿的照片贴到相应日期的格子内,一个月下来,老师会重新制作一张月历,如此往复,刚开始幼儿还有一点兴趣,但到最后,就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老师和孩子们都觉得月历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后来,经过调整,月历墙不再以固定的高结构材料形式出现,而是只提供一块底板,其中的日期、星期几等都由幼儿自己摆放,但一开始很多幼儿因为缺乏相关经验都无从下手。因此,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支架,在上面的空格里事先摆放好几个日期,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靠推算来摆放。再后来,大家觉得材料还不够开放性,因为在同一个月份中,孩子们摆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考虑到这一点,老师索性让孩子们自由摆放,自己仅仅在一旁提供近几年的月历图,孩子们从中找出与自己摆放一致的月历,从而可以具体了解自己摆放出来的是哪一年哪个月的月历。在这样富于变化的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发现其中的规律与变化,学习着关于日期、星期等知识。

案例4.“舒尔特方格”的启示

“舒尔特方格”这一游戏材料,是在一张A4纸上画上由4cm×4cm的25个小方格组成的大正方形,然后在25个方格中随机写好1~25范围的数字,老师让幼儿将手中1~25范围的数字卡放到相应数字的方格中。刚开始,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材料还是有一定的兴趣,但一段时间下来,“方格”似乎并不受欢迎,被孩子们放在了架子的最下面,用孩子们的话来说:“这个不好玩,每次排得都是一样的,没意思。”

后来,经过调整,去掉原来25个方格里的数字,提供多组数字卡片,并投放1~25范围的数字棋、计时器和记录单。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想出了一个新的玩法:先让一个小朋友在方格里随机摆放数字卡,再让另一个小朋友按照这些数字卡摆数字棋,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摆放正确,那么就在空白记录单上打勾来表示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又想出多人玩这个游戏,开始利用计时器进行计时,比比谁用的时间短,还进行评选周冠军的活动。

问题分析

在案例3、4中,材料一开始以高结构的形式呈现,游戏玩法较单一、固定,孩子们玩了几次就失去了兴趣,而且幼儿只会按照固定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没有创造性的表现。

调整策略:调整结构,拓展玩法

经过调整,材料以低结构的形式呈现,如在“月历”游戏中,孩子们自由按顺序摆放,找出自己摆放的是哪年哪月的月历远比固定的、无法操作、无法变化的月历要来得生动、有趣、有意义得多;在“舒尔特方格”游戏中,孩子们出现了自由摆放底板上的数字、使用计时器来规定时间、用记录单来记录成绩、竞赛、评选周冠军等一系列创新的玩法,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建构了认知,更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往。低结构的材料换来的不仅是孩子们想象力的激活与思维逻辑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协商、竞争、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发生的机率,促进着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现状三:玩法局限,层次不足

案例5.纸牌游戏的升级

纸牌是大班益智区中出现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它虽然属于较低结构的材料,却仍固定于几类形式:一是比大小类,二是进行各种组合应用于加减类。但小小纸牌上的信息是丰富的,为了开发纸牌的玩法与功能,根据纸牌随手可得、家家都有、人人都会的良好“群众基础”,老师发动孩子、家长一起加入到“玩转纸牌”的游戏中。通过集思广益,收集来自各个家庭的纸牌游戏玩法,将每一种玩法制作成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玩法示意图,定期在区域中推陈出新,并且经过游戏现场对孩子们的观察及与孩子们的商讨,将这些游戏制作成进级制比赛,由低到高,不断进级升阶——多层次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既使一部分孩子在简单的低阶游戏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又激发起一部分孩子不断挑战,向更高阶段进级的欲望。学期结束时,大家通过投票方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纸牌游戏,既拓展了纸牌的玩法来吸引幼儿,又加入了与家长的互动,通过纸牌这一小小的媒介有效增进了亲子互动以及家园合作。

问题分析

案例5中纸牌这一材料极具代表性,它广为人知、随处可见,但形式和玩法比较固定,同时缺乏变化及层次。

调整策略:集思广益,分层设计

正如在以上的案例中,发动幼儿家长加入到游戏的设计中来是基于拓展材料的多种玩法,丰富材料的价值,并从中遴选符合幼儿兴趣及发展需求的形式,设计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玩法与规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通过案例加策略的方式,可以详细反映出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现状,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和幼儿发挥了怎样的聪明才智。当园里所有人都在集思广益时,则有利于提升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纸牌方格益智
方格里填数
让纸牌“站”起来
方格里填数
天狗送的纸牌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灵活猜纸牌
益智故事会
分方格
分方格
益智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