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探究

2019-01-11 13:59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新城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班创设儿童

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新城幼儿园 胡 琼

一、基于儿童的立场,创设童趣、互动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中,为了能够让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游戏,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从观察入手,不断地调整、改进,尝试让环境能充分满足儿童的个体选择、操作、探索的需求。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需要和大量的材料进行互动,合理的布局是活动的基本保障。小班幼儿由于认知经验单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创设空间时,应多为幼儿提供分散的独立的游戏空间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家具、设备等隔断出错落有致的大大小小的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的区域。同时,在环境创设中,应邀请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与布置,以幼儿的视角把他们喜欢的一些卡通形象融入到环境中。如:阅读区的卡通人物抱枕,美术区的卡通人物图片,还为一些区角取了童趣的名字,如佩奇家,米奇妙妙屋等,让区域环境更加温馨。在创设过程中,还需要凸显儿童自主与环境互动的学习过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活动需求出发,提供一些暗示的小标记,提升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环境“第三位老师”的作用。如:以脚印、小动物来了解各区角的人数;又如用照片、简笔画的图示提示幼儿一些游戏规则,比如,一次只拿一筐,物归原处等等。

环境创设是儿童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基础和物质保障,所以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细节的关注、标志的暗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不断调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与环境互动、满足幼儿的个体选择、操作、探索的需求,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二、基于儿童的立场,投放丰富、有层次的材料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儿童是通过与材料互动建构经验的,教师从直接指导者转换为间接指导者,将教育意图蕴含在材料的设计中,引导孩子通过摆弄、操作、探索材料来建构经验,因此,材料选择投放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㈠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关注材料的自然生态性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儿童因材料的特点和内容暗示而产生相应的游戏行为。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废弃物品都隐含着形状、色彩、材质等元素,将它们作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可以让孩子和材料直接互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如:结合季节,不仅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直接体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类自然材料——春天的野花野草、夏天的石头贝壳、秋天的落叶果实、冬天的枯草冰块等,将它们直接投放在区域中,不仅丰富了材料的来源,在与孩子互动中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又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的盒子、罐子、废纸等,在孩子奇思妙想的创造后变成了房子、小花小草,装东西的容器,建构区的搭建材料。

2.注重材料的趣味多元性

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弥补了儿童的个别化的需求,在材料投放时需要关注到材料的趣味性和多元性,提升材料的内容价值,体现材料的高效,以确保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材料互动,释放孩子的个性。如:生活区的系围巾,从给人物图像系到给娃娃们系再到给自己系给朋友系,孩子们不仅练习了生活技能,还感受到了围巾的不同材质,锻炼了社会性的交往。

㈡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时机、方式,以及对材料不足进行的调整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需要把握住材料投放的方式、调整的时机。

1.灵活地投放材料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不同的材料投放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开展,所以在材料投放时,需要依据材料的特点,幼儿当下的状态等灵活地进行材料投放,激发幼儿的兴趣,让材料的价值最大化的。

首先,对于低结构的材料,可直接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如:盒子、瓶盖、纽扣、报纸等同时投放,孩子们有的拿来垒高,有的拿来拼搭造型,无穷的想象让简单的材料在孩子们的手里变出了“花样”。其次,对于规则性较强的材料,需要逐步地投放,在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收集过程照片,加深幼儿对材料的理解,丰富游戏的玩法,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选择进行差异性地投放。如:小班益智区的拼图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不一样的拼图内容,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3块、4块、6块、9块数量不等的拼图,供幼儿选择,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

2.及时地调整材料

小班幼儿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喜新厌旧”的特点导致他们容易转移自己的兴趣,有时候一些材料还没有好好玩就被孩子们冷落了,教师可根据材料的属性,运用添加、删减、组合、去除等方式及时调整材料,来满足孩子的兴趣,持续激发幼儿对材料探索的欲望。如:小班益智区“感知图形”中,用触摸、配对、比大小、排序四块不同的版面来感知图形,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触摸和比大小两块版面失去了兴趣,在对幼儿的观察后,将四个版面组合在一起,借助一个纸盒,来玩遍四个游戏,同时还增加了电筒,结合光源的原理来丰富游戏,持续刺激下,延长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三、基于儿童的立场,给予多样、适宜的指导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在游戏中呈现的状态、遇到的问题也会是各式各样的,所以教师的指导策略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发展。

㈠自然介入,进行适度的点拨。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当幼儿产生矛盾、疑惑或兴趣转移、有认知偏差、需要建立规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指导,引发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帮助幼儿发现和积累新经验。如:在“找一找”寻找相等数量物品的数游戏中,小A随意摆弄着任务卡,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小A一起数一数、摆一摆后离开,让小A自己再试试其他的任务卡,小A还是在随意摆弄,玩起开火车的游戏,并到处张望,于是老师建议小A可以去玩玩其他游戏,小A收拾好玩具,很快融入了修理汽车,并开心的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㈡借助媒介,进行间接的指导

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比较弱,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借助图示、材料等媒介,减少教师的语言指令,同时也有利于让幼儿产生初步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意识,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科学区“滚一滚”游戏中,示意图暗示着幼儿操作的方法以及材料的整理,后续跟进的幼儿游戏照片,不仅丰富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带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㈢关注幼儿,进行差异性的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发展速度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充分观察、了解幼儿,以不同方式对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指明方向,这样的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才能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如:“给自己穿项链”中,小A选择了一颗星的任务卡,并很快的穿出了一条红黄相间的项链,而小B选择了三颗星的“ABB”模式任务卡,确实把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珠子都穿在一起,又全部弄掉,再无规律地乱串。于是,老师先表扬了小A的项链很漂亮,并鼓励小B也串一条漂亮的项链,小A再串一条不一样的项链,小A和小B交换了任务卡,都串出满意的项链。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索,它自由、自主,洋溢着“和而不同”的教育活性,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孩子就是舞者,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演绎精彩。

猜你喜欢
小班创设儿童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