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9-01-11 12:46:06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港城幼儿园张丽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班本民族班级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港城幼儿园 张丽娟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基于教师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实践”的三元模式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生活探索实践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大二班以“民族风”为主题所开展的班本课程,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一些关键性的经验,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获得多角度体验。

我班部分幼儿的家长来自于四川、贵阳、云南等地,上学期开展主题活动“中国娃”的时候,孩子们就跃跃欲试,纷纷讲述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见闻。寒假中,他们又回到少数民族地区走亲访友,对一些少数民族的装扮以及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特产更加关注,积累了不少关于少数民族的经验。寒假开学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展示了寒假中收集的照片和物品,并请小朋友们一起品尝他们带回来的少数民族的特产食品,由此,部分幼儿的经验成了所有幼儿的兴趣点——其他幼儿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兴趣,开始关注各种民族的服饰特征和风土人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或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国土辽阔、资源丰富,而幼儿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为了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我们开始了“最炫民族风”这个班本课程之旅。

一、“民族风”之旅 调查站:发放调查表,收集了解

首先我们和孩子一起设计并发放调查表,采访了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自己和身边的人分别是哪个民族。接着孩子和家长通过上网查阅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我们将孩子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并整理,开展了集体活动“少数民族”,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显得非常感兴趣,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又生成了集体活动“民族娃娃大联欢”“漂亮的民族服饰”“民族食品大集合”等等,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各族特色。

二、“民族风”之旅 环境站:师幼携手,共同创设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也指出:“通过儿童的想法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加深认识,也更易产生互动。”幼儿的认知是在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鉴于此,我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动手,进行课程环境布置。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纸筒、纸盘,分别在上面进行“民族风”花纹的创作。制作好的纸筒与中国结结合,作为班级的吊饰;绘画好的纸盘则成了主题墙上的一道别样风景;种植角里,我们把收集的一个个民族特色的器皿作为种植容器。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民族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环境和材料的合作,让他们从中受到民族艺术美的熏陶,调动他们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萌发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三、“民族风”之旅 室内区域站:趣味游戏、不亦乐乎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在当今课程游戏化的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们老师和孩子也一起放开手脚,主动观察、思考、探索,并不断收获。而当我们把“民族风”融入到班级区域时,区域游戏不仅是孩子们自主活动的形式,更是孩子们“ 奇思妙想”迸发的大舞台,在这里,他们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在益智区,孩子可以玩“民族之旅”的游戏,“让我想想我应该走到了哪儿”“看看你走到了哪里”“转动骰子,看看走几步”“你走到了哪个民族?是前进还是后退”“你遇到傣族的泼水节,后退两步”。孩子们边思考边游戏着,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孩子对各民族特色的了解,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数学反应能力。

在美工区,纸的家族魔力大,折一折、剪一剪,变出了漂亮的剪纸;折一折,蘸一蘸,变出了绚丽的染纸。“老师!看,漂亮吗?”琰琰高兴地举起了手中的作品问我。那边有的孩子在玩穿手链、项链的游戏,别以为这是女孩子的事哦,小男子汉们照样行,就连平时坐不住的伟伟也坐在那认真地穿着一个个珠子;有的孩子正在精心制作民族娃娃,“老师,这是我的民族娃娃。”“还有我的呢!”“不如让我们来个民族娃娃大联欢!”琪琪建议着,“好啊,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瞧,一个个神采熠熠的民族娃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高兴地拍起了小手;还有的孩子则变成了一个个设计师:“我设计的是蒙古包”“我设计的是竹楼”“我设计的是我们汉族的高楼”,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得意地向别人介绍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文文也不例外,大声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在表演区,孩子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这里来秀一秀。有戴着方形新疆帽的瑞瑞,有穿着斜襟衣服的安琪,有甩着长袖的慧慧,也有带着民族首饰的玉儿,大家都自信满满地在T台上展示了自己;还有的孩子则唱起了快乐的民族歌曲《娃哈哈》《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挤牛奶》《孔雀舞》《红绸舞》……在这里,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完全处于自己创造的情境中,自由选择、互换角色。

在阅读区,孩子认真地阅读着各民族小故事,他们了解了阿凡提的聪明机智,知道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人一样具有同样的智慧,在不经意间萌发了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在建构区,孩子们各显身手,有的用雪花片搭建了大大小小的蒙古包,竹楼、吊脚楼;有的用牛奶箱、牛奶瓶、纸筒搭起了窑洞、竹楼;有的则互相合作,搭建“民族村”。他们互相商量、合作,在他们的协作努力下,终于搭建了一座座特色的民族建筑,他们喜于言表,享受着游戏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着游戏的过程。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喜欢游戏,但更喜欢游戏的成功。这是因为游戏成功的一方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赞许。”孩子们似乎对民族建筑特别感兴趣,他们回家后还热情地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加入他们的“施工队”——查阅资料、找“施工”材料、进行“施工”、顺利“竣工”,并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幼儿园,陈列在班级展示台。

在角色区,“卖羊肉串了、香香的羊肉串”——“烧烤店”里的叫卖声彼此起伏,一声盖过一声,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老板,给钱!”

“真香,老板,给我也来两个!”

“好丰富啊,我到底买什么呢?”

“让我好好的品尝一下!”

“嗯,维吾尔族的羊肉串不错!”……孩子们边品尝边议论,享受着各族的特色美味。

“点心铺”也忙碌着,做羊肉串、做汤圆、做饺子……看,出炉啦,汤圆、馓子、饺子、包子、饺子,“老师,尝尝我做的回族馓子。”慧慧忙递过手中的馓子,得意地看着我。孩子们做着,说着,在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各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了解。

四、“民族风”之旅 户外游戏站:特色活动、经典传承

“民族风”的室内游戏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而室外游戏也毫不逊色。首先,我们开展了泼水节活动,事先通知家长带好雨衣、拖鞋、换洗的衣物等等,并向孩子介绍泼水节这个节日活动及其意义。游戏开始啦,孩子们开心地互相泼水,在泼水的过程中,切身感受了傣族泼水节的乐趣;其次,我们开展了壮族的板鞋竞速,让孩子们不仅感受了民族游戏的乐趣,而且懂得了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再次,在孩子们了解了哈尼族的特色游戏——打陀螺,他们纷纷从家中也带来了陀螺。操场上,两个一堆,三个一群,“看看谁的陀螺转得快”“比比谁的陀螺转得久”“怎样让陀螺转的时间更久一点呢”“我的陀螺最最棒”……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民族特色游戏的快乐,同时也萌发了科学探索的欲望。最后,我们又开展了白族的跳花盆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敢跳,让两边的队员把脚放了又放。但经过几个轮合,孩子们的胆量变大了,跳的得越来越高。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面对一切。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是成功者,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向未来的“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五、“民族风”之旅 延伸站:亲子互动,情感升华

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因此把视点停留在幼儿个人活动是不够的,家庭、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教育学家瑞吉欧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家长和老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于是,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参加民族特色游戏活动——“跳竹竿”“板鞋竞速”,让家长也真正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思考、游戏。

六、我们的收获与反思

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是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基于教师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生活的探索、实践的过程。追溯“民族风”班本课程的源头,来自于班级部分孩子走亲访友经历后的一次交流碰撞,并引起了班级其他孩子的兴趣,由此迸发出了班本课程的“火苗”并蔓延开来。

课程开展的道路上,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中,逐渐增进对祖国这个大家庭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不仅知道我国的民族众多,而且更了解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体验民族游戏的乐趣,巩固了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在一次次课程实施的活动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等,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们在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其实远远超过这些,他们还将继续学习,继续探索,经验之塔会越垒越高。可以说,在整个课程实施的道路上,孩子们没有任何的紧张和压力感,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着,释放出了孩子那天然的、纯真的、幸福的状态。所谓“无为在型,有为在心”,这充分展示自我的班本课程必定是适合孩子的。

作为老师,在班本课程实施道路上,我觉得我们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合作者、反思者,及时捕捉孩子们的镜头,记录他们的活动,并及时地进行反思,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一切为幼儿的发展服务。总之,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立足于儿童本位,立足于教学前沿,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探究更丰富的课程实践之路。

猜你喜欢
班本民族班级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6:30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5:06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的民族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