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惟斯
【摘 要】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激发了移动网络技术的新趋势,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建设微信服务大厅的想法应运而生,通过打造移动端工会之家创新性推动工作,发挥移动传播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新优势,提供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获取新途径,探索完善华理工会“一体融合,协同联动”智慧服务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工会服务;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 D41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03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15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New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Work for the
Teachers Union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A Case Study of Teachers Union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N Wei-s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Mobile Internet has stimulated the new trend of mobile network technology.The idea of building wechat service hall by teachers union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By creating a mobile teachers union home to promote innovative work,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deas,inheriting new advantages of culture,providing new ways for teachers and workers to obtai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and exploring and improving the " integration,coordination and linkage "new mode of intelligent service management for teachers union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Labor union service;Wechat platform
各行各業都在拥抱互联网,不同事物的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2017年初,《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明确指出,要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1]。高校工会主要服务高校教师群体,会员具有高学历、高修养、精专业等特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适应性强。微信公众平台是拥有庞大数据流量的信息入口,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2],平台的广泛性和开放性成为高校工会依托移动端媒介进行服务创新的重要因素和驱动因子。
1 华东理工大学工会“网上工会”工作发展历程
1.1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思路
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正式开通,平台尝试多种新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吸引着教职工主动了解工会,真正实现精准服务。工会通过微信平台转变服务模式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场景变化,如30、40周岁教职工生日联谊活动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创新活动方式,大屏幕实时滚动活动感想,现场全程互动;二是教职工年龄层次的变化,全校教职年龄结构分布为20-30岁占7.48%,30-40岁占31.78%,40-50岁32.35%,其中45岁(不含)以下中青年教职工占70.60%。从数据可以得出,青年教职工已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同时他们也是一个“阳光”的群体,随着对线上活动认知度的加深,更多的青年人将成为网上活动参与对象。
2018年4月华东理工大学工会进一步明确了以“一体化”理念为发展方向构建微信服务大厅平台,开发“汇民主”“惠保障”“荟文化”“会服务”四大服务模块,从入会管理、活动报名、场所预定、疗休养多个服务内容着手,促进原有渠道资源整合,优化教职工获取工会文化、知识、资源的配置与途径,以大数据作为重要技术支持,有效避免了传统数据统计中反复填报提交等服务难题,在技术的依托上更加科学化,也更加接地气,凸显工会“家”文化的传播优势。
1.2 微信服务大厅服务内容
微信服务大厅的出现探索了“一体融合,协同联动”智慧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工会组织高效运转、精准服务、科学决策,呈现出工会信息化平台发展由电脑端逐步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展移动端的完美转型。
用户管理模块是工会会员数据分析的基础保障。通过实现教职工网上入会服务和用户信息实时网络化管理,可以全面了解基层工会组织及会员信息,生成教职工用户画像,这是大数据真正应用分析用于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
活动报名模块提升教职工活动参与度。以活动阶段展开,活动前向报名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发送活动通知并开启报名链接,活动中实时反馈活动感受和内容,活动后提供活动总结、新闻稿件归档留存。整个流程形成完整闭合环路。常规工作中协会会员报名,活动汇总实时查看,疗休养采用全新的视觉化界面,从报名流程入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让教职工知悉。
积分管理提高教职工使用粘度。管理员可以设计签到问题,系统后台留存签到记录,用户关注平台活跃度增强,打造长期维持与教职工互动的良好途径。在完善自身建设方面,服务大厅还针对工会干部开发了会议管理以及工作日历等时间管理模块。根据教职工需求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多元化,将多个已开发的系统功能或优化或删减,将最好的体验发散式嵌入到移动终端。
2 工会微信平台服务大厅的使用现状
微信服务大厅推出后,微信平台关注度提高43%,服务大厅绑定人数已覆盖全校2/3(截至2019年6月),这些数据除了显示服务大厅在推出后的良好反馈,也说明从服务节点到全流程,工会服务场景始终在挖掘和拓宽新的便捷服务场景,进一步提升一体化需求。
流程更加扁平。扁平化是服务信息化发展的价值点。面對实现一对多的服务新模式,工会服务线上化不是简单把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设置“我要入会”微信申请新通道,每位申请者根据提示填写个人相关信息经部门工会审核后即可成为工会会员。在做出确定申请人身份时,采用身份证进行信息匹配,从而完成工会系统的标准接口,完成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
多种途径降低学习成本。教职工使用手机大部分都是碎片时间,运用H5、视频语音、定位服务等功能构建具体的活动场所,完善后台流程,思考不同层次教职工需要的服务内容,通过简化功能让用户快速获取服务,吸引更多的教职工加入网上工会的使用中去。
保持服务平台迭代更新。只有在真正投入运营和使用之后系统才能得到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分析技术为工会在服务质量上创造个性化延伸,从而建立更完善的服务模型。
3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所有线上服务最终会转化为面对面的线下活动或交流。线下活动开展的同时将周周讲、公益乐学等教学内容拓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法律文化宣传等维权内容拓展,优化原有平台框架,形成网上网下的深度融合、有机互补的机制。做好与各个高校及上级部门新媒体联动,做好工会与各二级部门联动协同。
定位明晰,做出有品牌、有温度的网上工会之家。学习“学习强国”APP、“申工社”APP等优秀平台,整合二级部门工会资源,如部门工会“一家一品一特色”品牌活动,让网上工会内容丰富多彩,活起来,转起来,推动华东理工大学工会新媒体品牌建设。根据工会自身特色做好、做实、做细,得到教职工认可,为工会服务增能增效。
工会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互联网+”工会也带来了工会创新发展的新景象。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微信服务大厅的推出逐步填补了移动端工会服务的体验感,满足了大部分教职工对于工会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服务需求,实现了工会网上工作统一规划、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补的机制。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继续探索,始终心系教职工,向基层工会靠近、向教职工延伸,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2017.
[2]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6.
[3]王晓真,倪朝霞.移动互联时代工会新媒体建设发展路径的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2018,000(002):P.32-36.
[4]陈鹏.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传媒论坛,2018,1(6):1-3,7.
[5]刘有军,马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工会宣传创新对策研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