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理由为:①历史概念较多,且多是抽象难以理解的,如人文精神、理性主义、社会契约论、民主共和等;②需要纵横比较分析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纵向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异同点,横向联系中国的“百家争鸣”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与其进行比较分析;③此部分的历史具有现实借鉴意义,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中架设起桥梁。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只有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彰显历史的生命力,特别是思想史的教学。因此在复习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思想对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基于本专题的特点与要求,在二轮复习时应紧扣主题,逐步加深对人文精神内涵和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其次要注重对比,从宏观、整体的视角,找到东西方在思想领域里的异同点,在综合比较中理解该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深远影响。在深化理解和纵横对比中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等核心素养。
贯穿本专题的核心主题就是“人文精神”,西方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人文精神演进的外在表现。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发展于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通过启蒙运动将人文精神推向了高潮。可以说使西欧崛起的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层层递进和深入发展。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们否定神,反对迷信,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是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和智慧,主张“认识你自己”,把哲学发展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给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时期:强调“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反对教会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层面,进而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政治制度的远大目标。因此,更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对实践活动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一定时期的思想,都是受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等因素制约的。因此,要理解特定历史阶段人文精神的内涵,还需从经济、政治等角度探究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
古希腊时期:经济上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同时思想上,随着平民阶层,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力量的壮大,人们开始关注个人价值的彰显,否定神的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此时资本主义才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束缚,但由于此时的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主要通过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发起了反封建、反神学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时期: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面对高高在上的神权统治,他们勇敢地提出了“信仰得救”“教权和政权分离”等主张。
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此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强大,与腐朽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最终引发了思想层面的解放运动。
在第一部分核心主题的引领下,通过纵向梳理理解了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时代特征深入透析了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但是二轮复习仅停留在历史概念的阐释,历史现象本身的理解,并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主线引领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东方的百家争鸣、西方的智者运动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场思想解放运动,两场运动都涉及人文精神。通过这两者的跨时空对比,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人类思想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能领悟到:虽相隔万水千山,人类的灵魂深处,仍有息息相通的思想共鸣。
1.儒家思想与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都是围绕着人与人的社会提出的。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2.儒家思想与希腊人文精神的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提倡伦理秩序,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的阶级区分,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等方面的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7—18世纪是中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家,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强大,这些思想未能得到发展。而同时期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
(1)从内容来看:前者抨击君主专制,倡导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后者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产阶级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
(2)从影响来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君主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未动摇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欧洲的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对亚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差距较大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能探寻到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进行分析。
(3)原因:①政治上,中国封建制度虽然在这一阶段走向衰落,但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然十分稳固,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经济上,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工场迅速发展;③文化上,中国科举取士禁锢文人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等,阻碍思想进步,欧洲文艺复兴后人文思想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启示:先进的思想只有在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等前提下才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完成横向的对比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影响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思维也得到启发。此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把视野拉近一些。从近代两次重要的且一脉相承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对比入手,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西方人文精神内在的延续性、丰富性,进而理解西方人文思想巨大的影响力。
1.相同点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反封建的思想;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所追求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点
(1)从背景来看,前者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后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2)从形式来看,前者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后者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3)从内容来看,前者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前者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后者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4)从影响来看,前者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后者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它打击
了世俗的专制主义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总之,在主题式复习中通过铺设主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厘清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并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前因后果。通过纵横对比,既能清晰梳理出不同时空背景下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
主题是一个专题复习的灵魂和核心,在复习中能抓住专题的主题就抓住了复习的中心,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确立主题要紧扣专题的关键词,如本专题的“人文精神”,关键词往往是教师确定主题的方向。
作为二轮复习,教师在确定主题时,不仅要立足本专题,还要放眼同一时空、类似背景下的历史事件等。同时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复习主题的确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肤浅,无思维深度,也不能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基于这两点,本专题的主题可以确定为“人文精神的内涵演进和丰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线梳理是主题“落地”的重要保障。二轮复习,因为时空跨度比较大,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会比较多,在主题确立的前提下,教师还要通过铺设一条主线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为思维的提升创设情境。例如本专题教师可以以“人文精神的不断演进”为主线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有关人文精神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
二轮复习不仅要重难点突出,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紧扣主线复习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对比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并在对比中逐步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