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袁宏阳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技巧和能力,还要引领学生理解写作意图、欣赏文字、解析语篇、理解内涵,从而领悟文本的现实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陷于功利化的应试误区,将阅读教学流程化、形式化,阅读教学模式通常为Warming u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急于赶课时的阅读教学,“到此一游”,并不能深入文本。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留出更多的课时用于孤立地讲授语言知识,忽视语篇语义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而阅读后的活动和练习形式单一,多为表层信息检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访谈、听课、观察、比较和反思,笔者发现阅读教学存在文本解读不深入、情感教育肤浅的问题,这主要缘于以下三个方面:
新课改实施已有十年,但教师普遍不重视、不研读课标,仅迫于职称考试而浏览、背诵课标。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标是学者研究的对象,对一线教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在“考试棒”的指挥下,教师仅凭传统经验上课,过于追求考试分数,从根本上违背了课标精神和忽视了其指导意义。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可有可无,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或热闹、肤浅地走过场,或考查文本中的显性信息,检测学生是否读过。缺乏“信息沟”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态度。有些教师甚至仅把阅读文本用作语言知识教学的媒介,从中挑出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进行讲解、操练,或直接对文本进行翻译。这种脱离语言意义的教学和学习,让生动有趣的语言变得索然无味,让严密的逻辑变得支离破碎,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
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走向“高原期”。他们或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或已达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如职称评定),故对自身职业发展要求有所松懈。而刚走向讲台的新教师,对教学有诸多困惑,倾向于借鉴他人经验。这些教师习惯于“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课件,或借用同事课件。“拿来主义”的阅读教学,缺乏教师个体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必然不能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针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制定了“深入阅读文本,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案。教师利用阅读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文本,浸润式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整个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激活知识,提升期待。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活学生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话题。同时,调动学生兴趣,提升阅读期待,明确思维方向,激发课堂氛围。
第二阶段:深入文本,渗透理解。在学生熟悉话题、激活背景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借助文本的标题、词句、语篇,逐步深入剖析,感悟思想情感,进行情感共鸣和教育。
第三阶段:引入生活,巩固体验。情感体验中,学生会在情感上共鸣,心理上共情。教师趁热打铁,引入身边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巩固情感教育效果,积极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由于该研究基于阅读教学,笔者根据不同的文本,将研究内容阶段性地融入课堂教学。现以人教版教材必修1 Unit 1 阅读文本Anne’s Best Friend 的教学片段为例,呈现研究方案的实施。
第一阶段:激活知识,提升期待
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缺乏兴趣,其原因就是教师直接进入文本,传授语言知识,没有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激发学生阅读动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前,教师激活学生的话题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期待,并适时为学生补充相关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文本解读]课文的话题是“朋友”和“友谊”,主人公是安妮,主要内容为“安妮日记”的背景和节选。教师通过图片、影音资料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还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为文本阅读热身。
[教学实践]
(1)在阅读前,教师呈现学生们熟悉的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并请学生翻译。
(2)师生讨论、问答:
T:Why do you need a friend?
Ss:...
T:So,we can see that a friend is really important for anyone of us.What is your usual friend?
Ss:A person.
T: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And what is your best friend?
Ss:...
T:But 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Ss:Her diary.
T:Well,what do you learn about Anne and her diary?
Ss:...
在学生讨论和师生问答之后,教师呈现图片和视频资料,简单介绍安妮的时代背景和《安妮日记》的历史渊源。之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值和思考度:
T:Why did Anne make the diary her best friend but not a person? And why did Anne need this friend so much?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you will get more.
第二阶段:深入文本,渗透理解
此阶段为“深入阅读文本,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讲授。
优秀的文本,往往通过简洁而含义深刻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人物情感。这些词句是情感的集中区,是思想的凸显点。解读这些词句有助于深入文本,进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文本解读]安妮毕竟是一个孩子,她希望有玩伴,但她和家人为躲避纳粹分子,不得不躲藏起来。那么,安妮身边会有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吗?学生通过“only”一词,读出了作者对安妮的怜悯之情。
[教学实践]
T:Read this sentence: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Which word do you think should be stressed?
Ss:Only.
T:Why do you think“only”(重读该词)should be stressed?
S1:Because Anne had no real friend but her diary.
T:That is to say,Anne did not have a person friend.Why couldn’t Anne have one? Could she go out to play with some of her partners?
S2:No,she had to hide away with her family.
[ 文本解读]“安妮日记”节选部分: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the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该段文字使用过去时“there was”,而非现在时“there is”,旨在表达:深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声和花,由于战争而与安妮绝缘。这深刻地表达了安妮作为一个孩子,面对战争的无奈之情,引起读者对安妮的深深怜惜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与无情鞭笞。
[教学实践]
T: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the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se,“there was”,but why not“there is”?
S1:All that is about the past.“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T:That’s right.As a child,Anne should get close to nature,but the war separated her from nature.What are your feelings when reading here?(引起学生讨论)
Ss:...
标题是文眼,能向读者传递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文章的标题或直接,或隐晦,但都与文本的主要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文本解读]课文的标题为Anne’s Best Friend。从文本脉络看,文本紧紧围绕标题展开:通过有关“朋友”的问题,导入安妮的朋友——“安妮日记”,并介绍其背景,之后是“安妮日记”的节选。但作者不只是在介绍安妮的朋友“安妮日记”,作者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了解二战中犹太少女安妮的所思所想,用心感受安妮在恶劣的战争环境里,对友谊、自然、和平和自由的渴望。由此,读者可以体会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文本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情鞭笞,和对和平、自由的热切呼吁! 由此可见,文本把日常话题升华,在“友谊”这个话题中,隐含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教学实践]
T: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let’s rethink about the title Anne’s Best Friend.We know that Anne made the diary her best friend,actually it is her only friend because of the war.Do you think the writer just wanted to express something about friend and friendship,or something else? Please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and discuss about it.
(After a few minutes)
S1:The writer actually wanted to express his hate for the war.
S2:The writer wanted to tell us that we should try to build a peaceful world.
...
T:Wars only give people harm.We all desire a peaceful world.And what we can do now is to value our peace,value our friendship!
第三阶段:引入生活,巩固体验
文本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所接受的情感教育,只有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将阅读文本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文本内容的目的,以及他们可以用文本语言做什么。如果将阅读准备阶段的活动称为“从生活到文本”,则可以将学生在阅读后的情感巩固称为“从文本到生活”。
[文本解读]学生学习完文本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必须像安妮一样和家人躲藏在狭小的空间里,你最怀念什么?你会想些什么呢?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续写“安妮日记”。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语境,实践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中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在续写日记时,会反思自身的生活,更能感受到安妮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呼吁;他们会更懂得珍惜生命、珍爱和平、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和平的世界观。
[教学实践]
T:Suppose you have to hide away in a dark,small house with your family and have no friend around you,what would you think of ? Suggest you writing a diary as“Anne”and write down your thoughts.
通过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式,笔者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深入解读文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丰富学生情感。学生改变了过去对阅读课堂“不增分,无所谓”的不良态度,在阅读体验中收获了学习乐趣和情感体验,认识到阅读文本不只是要学习词汇和语法,还要体会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哲理。课堂内容有知识、有情感、有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提高学生成绩。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不仅学习词、句,理解字面意思,还指导学生探究文本理解的角度,传授解析文本的方法。“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文本浸润中潜移默化,提高了语篇理解能力,这尤其表现在其对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文章的理解上。
3.提高教师水平。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修炼内心、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行动研究,笔者不再囿于教材或经验,而是基于文本,深层挖掘,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和情感教育。笔者结合研究成果,开发了《英语美文赏析》《高中英语阅读面面观》等系列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必要步骤,深入透彻的文本解读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深入的文本解读是情感教育的必经途径,脱离文本解读的情感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不应囿于语言知识目的,要敢于打破“千人一课”“千人一面”的阅读教学,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学生共鸣,真正实现阅读文本的独特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