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牡蛎应用方法探讨

2019-01-10 05:2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仲景伤寒论滋阴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伤寒论》中含有牡蛎的方剂共有5首,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牡蛎泽泻散。此5方中,牡蛎后面总会注明“熬”,此“熬”与现代的“熬”寓意是不同的。现代中医师在使用牡蛎时,总是在其后写下“先煎”。本文就仲景用牡蛎之“熬”与现代之“先煎”两者的区别进行比较,并阐明仲景用牡蛎的目的,为《伤寒论》中牡蛎使用方法及功用提供新的思路。

1 “熬”和“煎”

“煎”,现代则意为把食物放在油里炸熟或者把食物或者中药放水里煮,比如说煎饼、煎药和煎服等。而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注“煎,熬也”,可见东汉时期,煎与熬寓意基本一样。现代,通常说“熬”意指把食物或者中药在锅里小火慢慢煮,比如说,熬药、熬粥等。西汉末杨雄《方言》曾说过“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而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注“熬,干煎也”。可见汉代,“熬”、“焙”“炒”的意思相近且并非现代所说的“煎”和“熬”,而是以火焙干(以微火烘烤),去除多余水气的意思。

2 仲景用牡蛎的用法

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熬”与“煎”二字用之十分讲究,如关于“熬”的“牡蛎五两(熬)”,“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等,关于“煎”的“再煎取三升”,“去滓再煎”,“于铜器内微火煎”等,都可以看出“熬”,是在煎药前把某个药物以火焙干,甚则变黑或变黄等,这与《伤寒论》中“熬”、“熬黄”、“熬黑”、“熬焦”是一致的,也符合东汉时期“熬”的本意。故仲景所用之牡蛎即是以火焙干后的牡蛎,这与现代201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里的煅牡蛎取义是一致的,即“取净牡蛎,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酥脆”[1]并且仲景用牡蛎并未先煎,而是与它药同下,这有别与现代牡蛎之用法,须先煎(下)一段时间,再下它药。这从《伤寒论》其它方里,已经明确注明何种药先煎可以看出,比如说“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等,故牡蛎不须先煎不是仲景之失误,而是本不须先煎。

3 仲景用牡蛎的目的

3.1 牡蛎与龙骨配伍旨在镇惊安神,敛汗固脱 《神龙本草经》云:“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可见牡蛎有重镇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可以治疗惊悸烦及虚脱类的疾病。而仲景在使用牡蛎时,常与龙骨相须为用,旨在重镇安神、敛汗固脱,治疗心阳虚损之烦躁甚或大汗亡阳之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症。

《伤寒论》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此病本为表证,却误用火法、下法,而导致津液及心阳的损伤,引邪入里,出现烦躁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解之。此方可理解为桂枝甘草汤减三两桂枝,加龙骨、牡蛎各二两而成,其中牡蛎与龙骨配伍可以安神而解除里证之烦躁,而桂枝与甘草配伍则可解表且可温补心阳之虚损,因桂枝量少故旨在轻微解表而重在安神而治疗烦躁。

《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忘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此病脉浮本为表证,强用火法,而导致大汗亡阳,而出现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症,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以温阳涤痰,重镇安神。从证候上看,此证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之烦躁更为严重,不仅出现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精神症状,还出现了大汗不止的症状,故牡蛎用至五两、龙骨用至四两,量大而力专,旨在重镇安神,敛汗固脱。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八九日,按照正常的三阳病传变,此时应为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伤寒论》第264条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故少阳病本不可用下法,今用下法故在本有的少阳病的基础上出现烦惊及谵语的精神症状,故在柴胡剂的基础上加牡蛎、龙骨及丹铅镇惊安神。

3.2 牡蛎可软坚散结,配伍瓜蒌根可滋阴清热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牡蛎,味咸,性微寒,入肾经……牡蛎本是咸水结成,故专属肾部,软坚收敛之剂也”,可见牡蛎可滋阴清热、软坚散结。而仲景在使用牡蛎时,常与瓜蒌根相须为用,则滋阴清热功用更甚。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太阳病五六日,已经用了汗、下二法,五六天的时候正是传由表传入半表半里的时候,故可见少阳证之胸胁满微结,又因用汗法及下法,伤及阴液,故可见小便不利及渴。所以加用牡蛎软坚散结[2],同时牡蛎与瓜蒌根配伍又可滋阴解热而解渴[3]。

《伤寒论》第395条案“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此可以理解为大病过后,人体水液代谢没有恢复,故见腰以下水肿,此相当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治第十四》里的水气病,且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故有泽泻、葶苈、商陆根、海藻等利水药,以消腰以下水肿。然而牡蛎泽泻散中用了牡蛎与瓜蒌根,暗含栝蒌牡蛎散之意,旨在滋阴解热,引热下行,治疗渴证,可见《伤寒论》第395条之大病瘥后,病人还应有热证,故用牡蛎配伍瓜蒌根,滋阴解热。

3 小结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重镇安神、收敛固涩,此为《中药学》[4]中的记载,且用法为煎服,宜打碎先煎,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这有别于仲景对牡蛎的用法,仲景所用牡蛎皆为“熬”制过的,即以微火烘烤,去除多余水气后的牡蛎,且并不需要先煎。同时,仲景用牡蛎配伍严谨,旨在软坚散结,与龙骨相须为用旨在重镇安神,与瓜蒌根合用旨在滋养阴液。而现代中医师在使用经方时基本都对牡蛎先煎,且在治疗时常用生牡蛎配伍酸枣仁、琥珀等安神之品,或者用生牡蛎软坚散结,可能有违仲景之意,故应用仲景之经方,效仿仲景之法使用牡蛎,投之于中医临床可能更加贴合与仲景之愿!

猜你喜欢
仲景伤寒论滋阴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仲景辛味药配伍规律探微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