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勃心肺复苏器联合早期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9 07:32程辉肖小六肖世辉
当代医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乳酸

程辉,肖小六,肖世辉

(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心搏骤停是心功能的突然丧失,可导致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其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胸外按压是CPR的重要步骤,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1]。高品质的胸外心脏按压是CPR成功的关键,但实际操作中因操作者的技术、高强度的体力损耗等因素,徒手胸外按压后患者血流灌注多不理想,直接影响了CPR效果[2]。萨勃心肺复苏器是一种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器,利用“气动高能量冲击”原理,达到高质量胸外按压标准,能显著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从而提高CPR成功率。电除颤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尽早、合理使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CPR抢救成功率[3]。本研究针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联合早期除颤治疗,探讨该疗法应用于CPR中的临床效果,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0~79岁,平均(59.6±4.3)岁;心搏骤停原因:心源性26例,非心源性38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9~78岁,平均(60.3±5.2)岁;心搏骤停原因:心源性28例,非心源性3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经胸外按压后示心室颤动,开始CPR时心脏呼吸骤停≤30 min;排除骤停>30 min、心电图呈直线、各种疾病终末期及有电除颤禁忌证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患后均参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CPR,入抢救室行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经口气管插管,肾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

1.2.2 CPR及机械通气 研究组给予萨勃心肺复苏器联合早期除颤治疗。采用萨勃1007型心肺复苏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同步辅助呼吸(30∶2),将患者平卧位放至抢救床上,背板置于肩背部下方,插入底座并固定,再将按压垫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连接氧气,氧流量设置为8~10 ml/kg,打开按压开关,逐步调整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幅度为5~6 cm。CPR的同时行早期电除颤,将除颤仪设置为非同步状态,在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上极置于胸骨上缘右侧锁骨下,下极置于心尖部,用一定压力紧贴胸壁,首次充电能量200 J,充电完毕时,确认患者身体与他人无接触后迅速放电除颤,如室颤持续存在,可连续电击,并逐渐增大能量直至360 J。对照组给予标准CPR联合早期除颤治疗,标准CPR采用人工徒手胸外按压,前期采用球囊通气,插管后采用呼吸机(型号:Savina)辅助呼吸,余操作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①复苏效果: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自主呼吸恢复:出现人机对抗或自主呼吸;自主循环恢复:出现规则的自主心率,血压≥80/50 mmHg,维持时间30 min以上;存活:呼吸、循环及意识恢复至此次发病前水平。②复苏后5 min、15 min血气分析指标:血乳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 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率为32.81%、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5.56%、存活率为20.31%,对照组分别为18.75%、46.88%、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苏后5 min、15 min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血乳酸、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15 min,研究组SaO2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诊,CPR和电除颤是其主要抢救方式。电除颤是用一定量的脉冲电流使室颤终止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心搏骤停患者采取电除颤抢救措施越早,抢救总有效率越高[4]。标准CP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搏骤停急救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熟练程度各异,且操作中易疲劳,需多人交替进行,可能造成按压频繁中断、间隙太长、深度太浅、胸壁回弹不够等情况,且对电除颤时会打断CPR的持续进行,从而难以保证连续实施有效的标准按压,降低复苏效果[5]。另外,胸外按压时还需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两者往往难以协调一致。

表2 两组患者复苏后5 min、15 min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复苏后5 min、15 min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例数64对照组64时间复苏后5 min复苏后15 min t值P值复苏后5 min复苏后15 min t值P值t值复苏后15 min P值复苏后15 min血乳酸(mmol/L)7.69±1.43 6.87±1.12 3.612 0.000 7.78±1.59 8.56±1.87 2.542 0.012 6.203 0.000 SaO2(%)70.64±5.26 83.67±7.52 11.359 0.000 70.28±5.98 77.48±6.39 6.582 0.000 5.018 0.000 PaO2(mmHg)37.25±5.39 89.45±9.64 37.811 0.000 38.34±4.65 78.27±9.14 31.150 0.000 6.733 0.000 PaCO2(mmHg)60.75±7.19 32.67±2.68 29.275 0.000 60.11±7.54 42.51±4.25 17.464 0.000 17.602 0.000

2015版CPR指南提出,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胸外按压,完成恒定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萨博心肺复苏器是一种全自动的机械心肺复苏设备,可使心脏按压与机械通气同步,从而提供持续高质量的CPR,提高复苏成功率[6]。相较于标准CPR,萨博心肺复苏器有以下优点:①采用“胸泵”原理,以固定的节律和按压力量自动垂直按压,按压频率恒定在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幅度可调,能产生更好的喷射血流和平均动脉压,最大程度地改善血流动力学,真正达到有效按压;②底板贴住患者脊柱,压力器压迫胸骨,按压位置固定,方向与胸骨绝对垂直,使压力全部传递至患者身上,对过度肥胖者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③可连续长时间不间断按压,解决CPR操作者易疲劳、需多人交替进行的情况,提高CPR质量;④利用气压推动,可同时进行心电监测、电除颤等操作;⑤可自动达到通气/按压的最佳配合,避免了标准CPR中呼吸机的通气/按压冲突,有利于C02的排出,减少了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⑥降低了肋骨损伤、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7-8]。

本研究中,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后15 min 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较于标准CPR,萨勃心肺复苏器能为机体提供更有效的组织灌注,复苏效果更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乳酸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心肺血管病杂志》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