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思维在自主选择中闪现
——以“智慧珠”实验教学为例

2019-01-09 03:20胡燕峰陆跃强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高阶立体正方形

□ 胡燕峰 陆跃强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属于图形的变换有“平移”“旋转”“对称”等,教学难点是“旋转”。有研究测试表明,小学生的“心理旋转”,空间认知是比较弱的,特别是立体图形的“心理旋转”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如果采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显然连师生交流都会很困难。因为教材呈现的图形内容是静态的,学生看到的是图形变换的结果,图形变换过程的缺失是学生产生认知瓶颈的原因。要破解这一难点,教学中除了安排还原图形的运动过程为学生积累经验外,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加深学生的感悟,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实实在在地去实践,操作并体悟运动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立体起来,从而产生平面到立体的“质飞跃”,突破“图形变换”的瓶颈问题,学生的空间认知思维由此也得以发展。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智慧珠”实验,总时长1小时,在初步认识实验材料之后,学生可按研究兴趣分组实验。

“智慧珠”由一个半圆形游戏盘和12组不同形状的珠胚组成,共有19887种平面组合方式,2582种立体组合方式,可见“智慧珠”的实验空间很大。单从12个珠胚(图1按字母取名)结构角度看,其蕴含的数学因素是丰富的。从数量角度看:有3珠的F,有4珠的A、J、K,另外是5珠的 B、C、D、E、G、H、I、L;从形状对称角度看:不对称的有A、B、C、D、E,对称的有F、G、H、I、J、K、L;从形状来看:有一字形、V字形、十字形、方形……既然智慧胚珠有如此多的数学内涵,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数学实验的维度进行拓宽,为学生提供能展开“心理旋转”的媒介,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另外,游戏的场景也是多元的,学生可以参与游戏场景的设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去创新实验的方法、路径。学生不只是参与者,还可以是设计者、改造者,或是创造者,成为高阶思维者。

图1

一、教学模块1:基础性“分解”实验

实验目标:多维解读胚珠的构成,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实验材料:

(1)胚珠,A~L12个,两人一袋(图1)。

(2)半圆形游戏盘,每2人一个(图2)。

图2

实验过程:

活动情境:分析胚珠(投影见图3)。

师:这是“智慧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这些“智慧珠”分一分,你们会怎么分呢?

生:我会按照颜色分,红、黄、蓝……

师:好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按照形状分,L形、W形、V形……

师:这名学生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用他的方法来给这些智慧珠命名,如“十”字形、“U”形……

生:老师,还可以按照对称来分,如W、V、U……

生:有两个U形,怎么办?

师:你们说呢?对了,可以是大U和小U,那为什么会有大U和小U呢?真奇怪呀!

生:老师,我知道,它们的数量不同。

生:我可以按照数量来分,如3个、4个、5个,一共是3类。

师: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来命名这12个“智慧珠”……(A、B……L)

(设计意图:“智慧珠”的“胚珠”颜色各异、数量多样、形状不同,丰富的结构势必会刺激学生的思维起点。分类材料的结构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实验表明,三、四年级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胚珠”分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已经形成。学生只有对思维对象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才能促成其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他们可能进行多种组合分析的分类。思维需要“静观”才能“深虑”,通过“近思”才能“远谋”。以静态的方式呈现智慧珠,有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分析。关注“智慧珠”的类别不同,有利于学生分类、对应、数形等思想的形成,为实践操作打下理性的思维基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智慧珠”,你觉得它有哪些玩法?

根据讨论,经过挑选,师生从中确定了以下两个实验,学生可以自选其中一个完成,也可以完成一个后再完成另一个。

二、教学模块2:选择性“高阶”实验

实验分析:

实验A:整体解读胚珠的构成,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形成“数形结合”的观念。

实验B:设计拼组的背景图纸,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及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根据图纸拼组胚珠,在实践中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实验材料:

(1)背景图纸(见图3)。

(2)半圆形游戏盘,每人一个(见图4)。

图3

图4

实验过程:

实验A:分析胚珠的组合形状,计算它的总数。

智慧珠的设计本身富含数学的结构(见图1),学生通过静心观察、深度思考就可以了解智慧珠整体的情况。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此实验不需要教师指导,全由学生自行完成。

实验B:智慧珠的“家”(设计拼组图)。

(1)设计。

师:在画设计图之前,大家先来设想一下,智慧珠的“家”会是怎样的形状呢?

生:我觉得是圆形的,因为智慧珠是圆的(其实是球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如果要密铺,最小的“家”形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设计一下吧。

学生拿出图纸进行设计,然后交流。

生:(出示图5)5×11或11×5。

图5

师:有道理,那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正方形不可能。

生:正方形有可能,可以在长方形里面。里面是3×3,也可以是4×4,比如图6。

图6

师:你的意思是可以在长方形的“家”里,划出正方形的“房间”,真厉害!

生:我画的是三角形的“家”(图7),这样正好55个,上面1,然后2、3、4……10,一共55个。1+2+3+4+……+10=55。

图7

师: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智慧珠的2个“家”,如果是刚才学生提到5×5的“家”,有可能吗?

生:不可能,55大于25,多了30个。

生:有可能。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叠起来。

师:嗯,立体的也可以。多的30个在哪里呢?

师:我们来看图,金字塔型(见图8),它有55个你看出来了吗?

图8

生:1+4+9+16+25=55(个)。

生:老师,我发现每一层都是正方形的。每一层的数量都是平方数:1,4,9,16,25。

(设计意图:数学是一门讲结构的学科。通过数量的计算,让学生从整体把握,逆推背景图的结构。学生从生活经验“圆形”判断开始,这是符合学生元认知特点的,真实且有价值。随着数形结合的推理,学生得出长方形背景的结论,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理性的成分要多一些。最后特殊的正方形呈现,既有部分与整体的区分,又有平面到立体架构的提升。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判断、思考、创造,其空间思维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闪现。)

(2)操作(见图9)。

图9

师:同学们很厉害,已经找到了多种智慧珠的“家”,那赶快让它们回家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商量好选定一个“家”,长方形、正方形、平面立体都可以,一起试试吧!(下发底盘,两人一组,见图3)另外几组进行iPad游戏实验模拟。

实验之后交流反馈。

师: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

生:老师,我们采用了3×3的方格,这个比较简单。

生:我们发现4颗长的那种不行。只有A、B……

师:只有A、B吗?

生:G、K也可以。

师:还有什么发现?

(iPad组)

生:老师,我发现最后一个旋转不行。

生:可以,翻过来……

师:翻过来,什么意思?

生:翻过来就是翻转。

师:对啊,图形变化除了平移、旋转,还可以翻转哦!大家试一试吧!(学生尝试)

(设计意图:“心理旋转”是人在头脑中运用表象对物体进行二维或三维旋转的想象过程,它是学生认知图形变换的短板。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语言进行交流,学生的“心理旋转”障碍难以逾越。通过实验物体的实际操作,学生建立“翻转”的动作感悟,有了实验的经验,认知自然得到螺旋提升。从平面抽象到立体的空间想象,从真实物体到类似物体,再从类似物体到抽象物体,逐步克服心理认知的瓶颈。此时,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正是基于真实的物体翻转的正迁移。胚珠的翻转完全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复现,并且此时心理的复现已经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所以实验操作很重要!)

师:另外,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用长方形5×11,一开始是简单的,到后来很麻烦。

生:立体的很难,我想回家去试试,能不能让我带回家?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背景图),可以平面密铺,也可以立体架构。学生从“智慧珠”的不同研究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结伴研究,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实验结果。通过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思维碰撞后,感悟得出属于个人的见解。数学实验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累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任务是真实而复杂的,需要学生付出努力,自我反思,需要不断地尝试、判断、调整。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实践、创新思维都得到了锻炼,高阶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以提升。

“智慧珠”实验可简可难,千变万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多种的平面及立体的变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迎接挑战,带给学生持续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判断事物的速度与能力提升了,其敏捷思维的能力加强了,高阶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激发。当然,在结伴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的意识、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评价思维也有了历练。可以说,通过实验,学生的各项隐性认知都得到了发展。

图10

数学实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学生的想法各式各样,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和他们一起去体验、思考、探索。数学隐性知识需要活动经验来滋养,因此数学实验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高阶立体正方形
单位球上全纯函数的高阶Schwarz-Pick估计
剪正方形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念个立体咒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基于高阶奇异值分解的LPV鲁棒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