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伟珍 胡亚萍
在接手一年级班级后,笔者就把魔方带入了课堂。以魔方为材料,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魔方探究之旅。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把以魔方材料为中心的任务性学习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学生进入校园的第4周数学拓展课上,笔者带去了一个自制的超级大的魔方。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笔者麻利地进行了魔方六面还原。在六面还原的刹那,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魔方已经有了兴趣。之后,笔者告诉他们,只要不断去实践探索,也能像老师那样厉害,而且一定会有人最后比老师还厉害。学生跃跃欲试,心中已经播下“魔方很有趣、很神奇”的种子。以魔方材料为中心的任务性学习也由此展开。
进一步地,在第一阶段我们还向学生介绍魔方简史,让学生简单了解魔方的类别,最后还观看了魔方视频,有单手还原视频、盲拧视频,还有魔方比赛的视频。这些生动的事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爱上了魔方。
魔方学习是结合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进行的,平均一星期一次,但是学生对魔方的主动探究与学习不局限于这一节课。凭着对魔方的兴趣,他们一有空余时间,就独自一人或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研究,使得本次任务性学习能顺利进行。
在任务解决中,学生发现要还原一个魔方,并不是一个面一个面地还原的,而是分为三层,需要一层一层地还原。在还原过程中,学生还发展了一些技巧,如“十”字拼花、顶点确定等。与魔方还原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对称、排列组合、群对称、群变换等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相去甚远,但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建立了各种经验,特别是单个面上色块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变换,甚至是立体多个面中色块的变换,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充分而有效的。
这个操作比较难,学生往往较容易放弃,如果把魔方还原技巧直接教给学生当然是方便的,但我们没有这样做。因为记住这些程序只是机械应用,而我们更希望学生在空间观念上得到深入发展。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耐心观察、静心思考,并且组织大家抱团组队解疑难。虽然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好在这是一项动手操作实验,每一个动作、每一点灵感都能在操作中得到印证,不需要老师来判定,实验结果会给出即时反馈,因此也不枯燥。事实上,经过多次尝试,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方法和经典的小鱼公式、L公式非常类似,体现出很强的创造力。
经过一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对魔方还原已经非常熟悉,会玩三阶魔方、二阶魔方、金字塔魔方。对魔方的结构也已经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组装魔方。它以成果展示课的形式呈现,既是对近两年来学生玩魔方结果的小结,更是一个新的挑战任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引领学生向学习更深处行进。
任务1:根据两年来对魔方结构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将分散的魔方进行色块还原,进一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2:能够将魔方和正方体建立联系,通过拆拼魔方,体验想象与现实的差异,理解假设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生:每人一个金字塔魔方、一个二阶魔方、一个三阶魔方。
教师:一个大魔方。
1.热身活动
师:我知道大家从一年级开始接触魔方后,有的同学会玩一种、二种,甚至三四种不同的魔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在4分钟内团队比赛,把桌子上的所有魔方全部转好。有没有信心?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
(不少学生开始还是坐着转魔方,到后来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大家都很投入,4分钟内纷纷完成任务。)
师:哇,老师觉得大家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有时候,对一件事情、一个玩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发现魔方中另外的秘密。
2.任务介入
任务1:魔方块计数
(1)师(呈现三阶魔方):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正方体,二年级学生常常混淆形和体的区别。这时让学生来指一指、摸一摸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感知二者之间的区别)
(2)师:这个魔方是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呢?(大部分回答27块,也有回答54块、12块、18块的)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因为之前常用分层转动拼色块的经验,所以大部分学生用分层累加的方法:9+9+9=27块。)
生:老师,我想可能是26块,中间的我们看不到,不一定也是9块的。(听了这名学生的说法,大家争论了起来:有的说有道理,有的认为中间这块虽然看不到,但一定有一块)
生:拆开来看看就知道一共有几块了……
师:嗯,这倒也是一个方法,不过老师担心拆开之后,会不会就把魔方搞坏了,就不能再玩了?
学生纷纷表示拆的时候会小心一点。还有的学生说,肯定能装回去,因为魔方块本来就是散的,是工人叔叔给拼装起来的。
(教学心得:按层计算是学生之前的魔方活动经验使然,因此得到27块也是顺理成章。不过,听到这名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的回答,笔者心里非常开心!教育培养的不是听话的学生,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这名学生的发言不仅有质疑,而且还有自己的推断理由。这样的批判性思维值得鼓励,这也是数学实验课要落实的重要目标。)
任务2:拆拼魔方
(1)拆分魔方:体验假设与实验结果的差异。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
学生拆开之后,发现了意外,居然真是26块。中心处不是一个方块,而是一个十字支架!还要把27块减去1块,27-1=26块。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推算得到一共是27块,不过,我们在实验时发现中心的那一块被一个十字支架给替换了。大家都很棒!在只能看到外表时,我们能有方法推算看不见的地方,很棒!想象之后我们会质疑、会实验分析也是棒棒的!
(2)拼装魔方:体会魔方的色块摆放规律
师:拆开容易,拼装难呀!同学们能把拆开的魔方装回去吗?(生纷纷响应)现在就来比一比谁拼得快,完成的同学老师给他戴上一个皇冠。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并组织交流:先小组尝试拼装5分钟,暂停一下,请一些小组来谈体会,然后再小组继续拼装。(在分享时,学生又出现了争论)
生:我们组是先拼装2个面有颜色的方块,6个方向有12块,再装1个面的(有颜色),再把剩下的装上去。
生:我们组是先拼装3个面涂色的方块,就在最边上,有8块……
生:应该是6块,6个方向就是6块,不是8块。(两个学生争论起来,其余学生各有支持)
(教学心得:这样的争论非常有意思,学生的直觉是顶点位置有6个,这可能是受6个面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讲解的方法,学生理解会比较抽象,就算是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采用实验动手操作的方法,学生一看就明白了,从中心出发,顶点的位置不是6个,而是8个,所以在顶点的方块是8块。这样对空间结构的认知和体会对将来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非常有益。)
3.回顾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三阶魔方里的秘密,你有哪些体会?
生:今天我戴上了小皇冠,把魔方还原了,很开心!
生:我今天特别开心,知道(魔方)一共有27块,但是我看(魔方)转动的时候,中间那个地方好像不动,我就想会不会少一块,结果是真的少一块!
生:今天我把魔方拆开又拼回去了,很开心!平时爸爸妈妈不给我(不允许)拆东西的。
……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呀!下节课还想玩魔方吗?可以玩些什么呢?
回顾两年来的魔方主题学习,学生从认识魔方开始,到魔方一面还原,到魔方六面还原,最后到组装魔方。魔方成了学生的宝贝,有的学生甚至玩“破”了好几个魔方。在这节课中,虽然实验任务难度较高,但学生在计算魔方块总数时积极地调动经验,而又不囿于经验,大胆推测再到实践检验,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成长令人欣慰。在拆拼魔方任务中,学生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从随机拼装方块到有序拼装,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回顾两年来学生与魔方的亲密接触,虽然没有教学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我们更为看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造力等隐性知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