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松 王 欣 姚新生 徐 林 张继东 秦娜琳 罗军敏
(遵义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遵义 563000)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现代医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环节。但是,近年来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了生源质量不高、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1]。而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最重要的主干学科之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并且医学免疫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为学术型,毕业后主要在医学院校、医院检验科及生物制剂公司的相关岗位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就对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加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环节,以便使其毕业后能快速进入适宜的岗位并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是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种情况,我校硕士点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结合免疫学研究生的就业方向,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增设免疫学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以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本文主要简述我们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不同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由于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学习中没有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加上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度不够,若去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所工作,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深度不如博士生;若去医院开展技术性工作,技术又不过硬;这样就造成一部分研究生在毕业找工作中出现困难。我们认为,要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需要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2],使研究生能在培养期间掌握医学与生物学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高尚的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修养。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导师在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水平、道德情操等方面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3]。近年来我们依托贵州省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抓住“引进、培养、提高”三个环节,以培养提升现有师资素质为主体,采取立足岗位培养、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这三种措施,使本教研团队不断壮大,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一支结构合理、团队综合实力强的高素质教研团队;目前拥有教师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 人。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人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导师均兼职全国、省级、市级学术团体理事等职务,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其次,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做兼职教授指导研究生培养,兼职教授通过授课、讲座和参与答辩等形式传播学科前沿动态和科研技能;目前已聘请国内外专家20余名。积极吸纳企业和医院高级职称的专家加入团队,对医学免疫学研究生课程进行指导;也可以让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参与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和研发,或者让其进入医院相关科室见习;通过多种渠道将岗位需求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为了保证研究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创新,研究生的科研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从1999年开始,我校免疫学硕士点先后申报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贵州省重点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贵州省免疫分子应用工程中心、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等建设项目;特别是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单位后,在省、厅、学校多渠道申请经费支持下,搭建了现代化、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目前已建成拥有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8色荧光流式细胞检测仪、细胞工作平台系统、多基因遗传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生物制品、免疫检测四个工作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
4.1拓展专业知识及技能 近几年,来自非临床专业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生源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以护理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最多;而他们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少[4]。为了提升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我们要求医学免疫学研究生除了掌握《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两门针对所有医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基础主干课程以外,还必须学习《免疫学前沿进展》《免疫学专业英语》《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程。另外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教学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深入掌握免疫学理论及技能[5]。
教师在课程内容讲授上会照顾不同背景、不同层次来源学生的专业基础,重点讲授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使研究生均能在开展科研工作前都具备一定的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此外,我们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研究生结合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动态进行文献综述的课堂汇报及交流,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最新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在反复的训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4.2开拓国际化视野 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为当今医学教育的趋势是教育国际化[6]。目前,我们教师队伍中有4名教师有出国留学背景,有5名为国内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开展双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引用英文原版免疫学教材,要求研究生查阅英文文献拓展知识,同时鼓励研究生进行英文PPT的制作和英文文献汇报。此外,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和交流,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真正提高免疫学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
4.3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是为某一专业领域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培养目标。米蕊芳等[7]提出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过程的培养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包含四个阶段,分别是创新思维准备阶段、思考阶段、实现阶段和应用阶段。医学免疫学研究生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初步具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也就是创新思维的准备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文献学习,能够及时跟踪基础医学、基础免疫学学科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专业文献的检索方法,并能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找到当前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因此,针对免疫学课程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尤为重要[8]。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多学科相互融合、渗透,比如从发病起因、发病过程等方面介绍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内容,增加研究生学习兴趣,启发研究生发现科学问题、提出科研假设以及制定研究方案,从而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4.4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具有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9]。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基础医学研究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当前一部分学生功利心重,片面追求学术论文,甚至在科研过程中弄虚作假、篡改数据,漠视了科研的意义,违背了基本的科研道德[10]。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我们注重医学免疫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原始实验数据的检查,杜绝一切违背科研道德的事情发生。我们在工作中还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培养其人文素质。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高等医学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5.1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学成效显著 我校免疫学硕士点已经培养毕业研究生117人,目前48.7%在医院临床工作,44.4%在学校与科研单位工作,6.9%在企业和业务管理岗位工作;他们均能适应和胜任现职岗位,工作业绩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晋升教授或主任医师13名,晋升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7名;担任科负责人以上职务者22名;考取博士研究生18名;担任省级及以上学术团体理事和省级及以上评审专家10名。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44项;研究生发表SCI论文42篇,北图核心期刊论文113篇。研究生在校期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毕业生7人,获得贵州省三好学生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4人,获贵州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人。
5.2努力的方向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研究生教育要向复合型才人方向培养。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设计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的优秀研究生。以后我们还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基础医学与医学人文、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有机联系,最终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优秀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