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凌 马 璐 应正河 杨 驰 林衍铨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4)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又名绣球蕈、绣球菇,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食药用菌。近年来,绣球菌栽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在福建省尤溪、福清等地实现工厂化栽培,日产1.5 t。绣球菌菌渣是绣球菌栽培出菇后产生的培养基废料,工厂化生产绣球菌只出一潮菇,因此,培养基质的营养物质没有完全消耗殆尽,还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把菌渣堆置在固定区域,一部分用作燃料。目前有香菇、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菌渣再利用的相关报道,而对绣球菌菌渣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笔者测定绣球菌菌渣中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菌渣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对空气的影响,为绣球菌废弃菌渣的循环综合利用提供可参考依据。
菌渣: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工程中心,为出菇一潮的工厂化栽培绣球菌废弃菌包(初始配方:松木屑76%,麸皮18%,玉米粉2%,石膏1.5%,蔗糖1.5%,过磷酸钙1%。含水量63%)。试验挑选废弃菌包要求无污染、无霉变。
从废弃菌包中随机抽取10个,烘干粉碎备用。传统原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粉等,均购买于市场。
1.2.1 菌渣营养成分测定
粗蛋白含量按GB∕T 5009.5—2003方法测定;粗纤维含量按GB∕T 5009.10—2003方法测定;粗脂肪按GB∕T 5009.6—2003方法测定;水分含量按GB∕T 5009.3—2003方法测定;灰分测定按参考文献[1]、[2];总糖含量按GB∕6194—1986方法测定。除水分含量测定外,均送至福建省农业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
1.2.2 菌渣重金属含量测定
将绣球菌菌渣烘干,经过HNO3-HClO4(LabTech-DigiBlock消解仪)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3]镉、铅、铜、铬的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4]测定砷、汞的含量。每种重金属元素测定重复3次。
1.2.3 废弃菌渣燃烧气体的监测
在菌渣燃烧点附近随机采点,采用傅里叶红外光度法测定SO2、CO、NO的浓度[5];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6]测定燃烧排气参数;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测定VOC的含量[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1987)[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58—2007)[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0]。
绣球菌废弃菌渣的营养成分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种来源、栽培原料、培养环境、出菇量等。对绣球菌菌渣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绣球菌菌渣与其他传统栽培原料(木屑、棉籽壳、玉米粉)相比,还原糖、总糖、粗纤维、灰分含量相对较低,粗蛋白、粗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均相对较高,尤其是含水量极高,将近其他原料6倍。
表1 绣球菌菌渣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
由表2可知,绣球菌菌渣未检测出Hg、Cr这两种重金属元素;检测出的Cd、Pb、As含量均远远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1987)中相应的要求。
表2 绣球菌菌渣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 mg/kg%
由表3可知,通过监测菌渣燃烧后废气中的CO、SO2和NOx排放浓度以及排放速率,指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
表3 绣球菌菌渣燃烧废气检测
绣球菌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粗蛋白的含量为8.62%,高于木屑、棉籽壳且接近玉米粉,若将其替代部分传统原料,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节约林木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积极作用。只要菌渣不发生霉变,也可直接饲喂一些草食动物,节约精饲料,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监测,绣球菌菌渣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1987)中的指标,菌包堆置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菌渣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CO、SO2和NOx浓度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标准。因此,废弃的绣球菌菌渣用作燃料是切实可行的。
广叶绣球菌作为近几年开发的食用菌新品种,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菌渣量将逐年增长,对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经济、生态价值。今后应在菌渣再利用过程中处理技术及合理用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