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地区夏季拱棚反季节平菇栽培技术

2019-01-08 08:02王克银
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堆码装料草帘

王克银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农技站,甘肃武威733000)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平菇是当地主栽的食用菌,且集中在9月至次年4月,上市时间集中、菇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当地一菇农连续多年利用拱棚夏季反季节栽培平菇的调查中了解到,500 m2的拱棚年投料12 000 kg,年均毛收入在5万元以上,纯利润在3万元以上。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拱棚准备

一般4月下旬制栽培种,制栽培种后10 d开始堆料发酵,6月上旬完成栽培袋接种,7月中旬开始出菇上市。拱棚要在棚膜上方加盖草帘,草帘上加盖遮光率80%以上的遮阳网,草帘不能接触到地面时两侧加挂遮阳网,棚内地面浇水后整平压实,上方安装喷水设施。

2 栽培菌株选择及制种

菌株选择耐高温的广温型品种,如高产8105、德丰5号、农平4号等。原种采用99%小麦,1%石灰培养基,500 mL葡萄糖瓶装料,高压灭菌后接种;栽培种采用98%玉米芯,1%石灰,1%石膏培养基,23 cm×45 cm聚乙烯袋装料,常压灭菌后接种。

3 栽培技术

3.1 栽培料配方

当地一般采用的栽培料配方:玉米芯84%,麸皮10%,石灰4%,石膏1%,过磷酸钙1%。

3.2 堆料发酵

先将玉米芯充分预湿后建成宽2 m,高1.5 m的料堆,在上面覆盖草帘或棚膜保持堆内湿度,覆盖棚膜时料堆更容易升温发酵,但要勤抖动棚膜换气。一般4 d翻堆1次,共翻堆4次,翻堆的标准是当料堆内温度达到60℃时,维持1 d后开始翻堆,并根据培养料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力求使所有的培养料发酵都均匀一致。第三次翻堆时先将辅料混合后均匀撒至料堆表面后再翻堆,最后一次翻堆后,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达65%,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有水从指缝中渗出,但不下滴为宜。

3.3 发酵料装袋灭菌

选用23 cm×4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装料前先在两侧距袋口10~12 cm处用针各扎15~16个通气孔,之后用塑料绳离袋口5 cm处扎紧一端开始装料,装料要求松紧一致,每袋装干料约1.2 kg。料袋常压灭菌,当灭菌包充分鼓起后开始计时,灭菌12~18 h,自然冷却后移至菇棚内准备接种。

3.4 消毒接种

接种前先清洁地面后喷10%的来苏尔消毒液,再将菌种、接种工具移入菇棚,密闭菇棚用必洁仕烟雾剂消毒。接种时戴橡胶手套操作,用酒精擦拭手套、刀片、接种勺、放菌种不锈钢盆,菌种袋快速在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桶中浸一下,高锰酸钾水溶液应随配随用。先按压菌种袋使菌种初步破碎后,将菌种放入不锈钢盆中,再捣碎成蚕豆粒大小,均匀将菌种撒于整个袋口,扎通气孔利于菌丝萌发,既提高了接种效率又避免了袋内水分流失。

3.5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栽培袋相距25 cm堆码2层摆放在地面上(图2)。发菌期注意观察,发现有污染的菌袋立即挑出。发菌期夜晚打开棚两侧通风口自然降温,早晨及时放下遮阳网和草帘遮阳,控制棚内温度在25℃以下。当菌丝吃料10 cm以上后,如棚内温度长时期高于25℃适当喷水降温,喷淋后及时打开棚两侧棚膜通风排湿。

3.6 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部分袋口通气孔处现小菇蕾时,及时替换塑料绳,同时将栽培袋堆码4层,中间留60~80 cm的操作行。7月中旬进入出菇期,凉州区外界平均气温18~30℃,空气干燥,夜间温度低,在夜间拉起全部棚膜和草帘通风降温,在早晨、傍晚和夜间多次喷水。白天气温高时放下草帘和遮阳网,拉起部分棚膜通风即可,靠渗入地下的水分蒸发保湿降温,白天棚内温度高于25℃尽量不喷水,防止高温高湿引起病害。出菇至10月底当外界气温降至0℃以下后,菌袋开始上冻,放下两侧通风口密闭菇棚,待次年3月下旬棚内温度回升后再按常规管理,可出菇至4月下旬。出菇结束后也可就地脱袋破碎菌棒后用旋耕机翻入土中,用作有机肥。

图1 装料后扎孔位置

图2 堆码2层发菌

猜你喜欢
堆码装料草帘
不同堆码型式物流包装件的稳定性分析
一种橡胶原料自动称量装置
草方格纵横向铺设机构设计
电器包装件堆码试验标准浅析及应用
一种橡胶原料自动称量装置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袋栽海鲜菇装料量比较试验
张采芹:草帘铺就幸福路
IIIC型预埋套管式轨枕吊装及堆码存储技术分析
IIIC型预埋套管式轨枕吊装及堆码存储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