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铭 许鹏杰 陈翠仪 李苏明 钟春华 蔡冬春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我院从2014年开始承担广东医学院下点3+2教学模式,即医学生在学校学完3年基础课,第4年开始下点到医院上临床理论课、见习和实习。医学生在医院学习时间长达2年,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病例资源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医患沟通,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伤医杀医事件时有发生,其中沟通不良引起的医疗纠纷约占70%;多数医学院校(包括课题立项时的广东医学院)没有专门开通沟通技巧这一课程,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很薄弱;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1-3]。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在2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规范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实践、考核,来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学回归人文之本。这对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完成见习和实习工作,以及毕业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能胜任日常医疗工作都有重大的意义[4]。
课题组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具有多年临床带教经验的医师组成,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5名分别为各大教研室教学秘书。
课题负责人朱东铭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13年,被聘为南方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医学院兼职教师,承担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包括本科生理论授课、见习、实习等工作。其中本科理论授课:神经病学中的头痛、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等病种;本科临床实习:如何做好教学实施活动、操作技能培训、沟通技能培训等。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科教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理事。
2.1 按照各类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设计各情景沟通技巧培训课程进行培训。①按照患者的诊疗过程设计各情景沟通技巧培训课程;进入见习阶段前对学生完成本课程培训,时间6学时;发出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意见。②按照各专科的特点分别制定门诊、急诊、内、外、妇、儿等专业及特殊情景沟通技巧培训课程;进入实习阶段前对学生完成本课程培训,时间12学时;发出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意见。③由各大教研室各自对所有承担3+2本科教学的老师进行医患沟通的规范培训;在学生下点开学前完成,时间4学时;发出调查问卷了解老师掌握情况和意见。
2.2 见习课实践医患沟通技巧。①各学科老师在本专业见习课开始时用15分钟就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安排辅助检查和解读结果、治疗、预后及健康宣教等的告知与沟通进行复习,医学生在见习过程中进行练习,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并在病例讨论中进行点评和讨论,使医学生在见习阶段初步掌握沟通技巧。②每个学科对见习生的沟通技巧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评估,每学期前后对比;对患者进行见习沟通的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
2.3 实习阶段强化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并进行考核。①各实习专科对本专业的特殊情景沟通技巧在实习期间进行强化培训,通过对每一轮入科实习生进行理论授课,老师现场沟通示范,实习生实践,老师对实习生的沟通技巧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入科/出科时评估,前后对比;入科/出科时对患者进行实习沟通的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②内外妇儿等大科出科时教研室组织实习生进行沟通技巧考核,模拟情景进行随机抽签考核,并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评分。
3.1 对见习生的沟通技巧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评估,前后对比,见习生的沟通技能平均得分从62.4分上升到73.3分,提升了17.5%;对患者进行见习沟通的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满意度从60.5%上升到72.6%,提升了20%。
3.2 对实习生的沟通技巧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入科/出科时评估,前后对比,实习生的沟通技能平均得分从72.1分上升到77.8分,提升了7.9%;入科/出科时对患者进行实习沟通的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满意度从70.3%上升到83.6%,提升了18.9%。
3.3 内外妇儿等大科出科时教研室组织实习生进行沟通技巧考核,模拟情景进行随机抽签考核,并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分表进行评分,实习生的沟通技能平均得分79.7分,较出科时评估平均得分77.8分提升了2.4%。
3.4 从沟通技能结果来看,经培训见习生的沟通技能提升幅度较实习生大,说明见习生的沟通技能较低,经培训后进步较大;经过培训后进入实习阶段,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实习阶段的提升幅度较见习阶段少;组织对实习生进行沟通技巧考核,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沟通技能水平。
3.5 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来看,见习阶段和实习阶段的满意度提升幅度相当,说明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就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经过见习和实习阶段的沟通技能培训,患者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通过医患沟通培训,使医学生熟悉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安排辅助检查和解读结果、治疗、预后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沟通,并较好掌握对门诊、急诊、内、外、妇、儿等专业及特殊情景的沟通技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完成见习和实习工作,以及毕业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能胜任日常医疗工作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教学相长,带教老师的沟通水平也得到提高,医学人文服务的意识得到强化,这对提升医院服务品牌有很大的帮助[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