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静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肝病免疫科,辽宁 沈阳 110006)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要求较高,因此,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院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常规模式以及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65例,对照组65例,研究组中有40例患者为男性,2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为(43.84±6.63)岁。对照组中有39例患者为男性,26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44.09±6.57)岁。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管理措施:①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传统的护理排班缺少人性化,在岗人员资历参差不齐,经常出现部分时间段在岗人员资历均较浅的情况,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没有丰富的经验,还有部分时间段工作量较大,但是配备的医护人员与其他时段一致,就造成在岗医护人员难以满足实际的患者需求的情况,以上情况都会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因为工作繁重使得工作状态不佳[2]。因此,对于每个时段的在岗人员应合理弹性分配,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②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发病较急,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帮助。因此,应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培养护理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应由科室内资历较深的护士长向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传授如何应对患者的问题,指导护理人员如何提高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混着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3]。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结果采取t检验以及χ2检验,若P<0.05,说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3]。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中有43例(66.15%)患者治愈,有20例(30.77%)患者有效,有2例(3.08%)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患者中有25例(38.45%)患者治愈,有24例(36.92%)患者有效,有16例(24.62%)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38%。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患者有45例(69.23%)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有18例(27.69%)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有2例(3.08%)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92%;组患者有23例(35.38%)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有27例(41.54%)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有15例(23.08%)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92。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患者十二指肠、胃或者肠道等发生病变造成的,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呕吐液中带血以及排便中带血等,如果患者呕吐液以及排便中血含量过大,很容易出现休克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4]。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仅要给予及时的治疗,严谨的护理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能力,还需要护理人员以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行护理服务,由此,护理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5]。本研究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