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胜强,徐天刚,于家荣,王媛媛,吴晓东,王志亮
(1.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18)
古巴处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是北美大陆通往南美的重要门户和通道。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古巴政府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方针,在继续维持甘蔗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古巴政府于1962年8月成立畜牧生产部,拨出大量经费发展畜牧业,建立大型养殖场,例如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革命人民农场有20 000 hm2土地,饲养1 100头奶牛和12 000头猪[1]。当古巴养猪业正在迅速发展时,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于1971年传入古巴,虽然古巴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消灭了该病,但1980年该病再次传入古巴。古巴政府采取强力措施于当年再次消灭该病。古巴能快速根除非洲猪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古巴非洲猪瘟根除经验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1971年5月6日,古巴首次发生ASF疫情。疫点位于哈瓦那省一个存栏11 425头猪的育肥场。该场养殖的生猪大多来自专业养猪场,剩余来自私人养殖者。疫情暴发后,通过排查还发现了3个疫点,总共涉及9 000头猪。这些疫点都与首发育肥场在生猪、运输和人员之间存在关联。由于育肥场与其他农场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对ASF的诊断延误,使得此次疫情迅速扩散到全省并蔓延至哈瓦那城省。经调查,共发现33个ASF疫点,其中哈瓦那省有18个疫点,哈瓦那城省有15个疫点,共涉及32 524头生猪(12 173头生猪病死,20 351头生猪销毁)。随后,古巴政府采取全省生猪清群的方式消灭了该病(两省共扑杀463 332头生猪)。养殖者只允许保留3~5头用于个人屠宰消费,剩余猪全部由国家收购[2]。
疫情初次暴发时,未发现特征性临床症状,临床剖检也无法提供确实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毒潜伏期为5~12 d,大多是7 d左右,特急性,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均可见。在苏联、法国和加拿大专家的协助下,古巴于1971年6月17日正式确诊该病。疫情确诊后,古巴立刻采取紧急措施,具体包括:
(1)迅速成立专业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实施根除该病的所有措施;(2)根除ASF疫点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焚烧和掩埋处理),同时,哈瓦那省封锁全部猪场,疫区周围10~15 km内划为受威胁区,邻省毗邻地区3~5 km范围内的猪全部宰杀,并运往指定的屠宰场加工[3];(3)主动屠宰个体养殖的生猪;(4)全国范围内限制生猪调运;(5)在疫情省份进行猪群普查,在全国开展流行病学监测;(6)控制生猪补栏和出栏,进行登记、消毒并接种古典猪瘟和猪丹毒疫苗;(7)为防止ASF传播到其他国家,禁止离境船只或飞机携带猪肉或猪肉制品,出国游客的行李和鞋子必须消毒,不允许旅客携带猪肉或猪肉制品离境。
专业委员会的迅速成立,使得ASF控制措施可以快速实施,同时这些区域内的民间团体在这次扑灭战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革命防御委员会(the defense committee of the revolution)和小农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mall farmers)主动参与消毒和实施控制措施,从而促进了消灭工作的圆满成功,古巴同年即消灭该病。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使用哨兵猪进行监测并确认动物卫生控制措施有效,感染区重新补栏。
经历1971年疫情后,古巴采取了更多措施来保护国家免受ASF侵害。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港口和机场监管。如:禁止在港口和机场周围饲养动物,严格管理国外船舶和飞机的餐厨垃圾,对来自风险国家进港船只的冷藏库进行封闭管理,对来自风险国家旅客行李中携带的风险材料或设备进行检查,
(2)建立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及人员培训[4]。经历1971年疫情后,古巴认为控制ASF获得的经验对于养猪生产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用。因此,由相关兽医机构开展培训,向技术人员提供有关该疫病特征以及预防和/或应对策略的相关信息。此外,国家动物卫生中心组建专家组负责研究该病,并密切关注该病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
(3)采取行动确保国有私营养殖场,都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动物卫生措施。
(4)强化应急管理。1978年,当巴西、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周边国家发生ASF疫情时,古巴政府发布全国警报,设立国家指挥部和省级指挥部,实施若干防控措施,包括:对港口、机场以及国际邮件的追溯调查,强化港口和机场的内部保护措施,对全部猪群进行古典猪瘟和猪丹毒疫苗补免,在国有猪场周围1 km附近进行卫生监督,增强流行病学监测;调查全国猪群的健康状况,并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ASF。
1980年1月26日,古巴最东端的关塔那摩省巴拉科阿市发现了ASF,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此次疫情是通过海地移民携带的食物进入古巴的。虽然关塔那摩省采取了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但此次疫情仍传播到关塔那摩省的大部分地区,最终下属的9个自治市(占比9/10)共发生37起疫情。而且,采取紧急措施之前,圣地亚哥和奥尔金省(位于关塔那摩省西部边界)也从关塔那摩省调运过生猪,结果疫情也相继传播到这两个省。2月8日,圣地亚哥省发生ASF疫情,最终下属的4个自治市(占比4/9)共发现15起疫情。2月17日,奥尔金也出现ASF疫情,共发生 4 起疫情[2,5]。
疫情发生后,东部省份立刻宣布为紧急状态(包括关塔那摩、圣地亚哥、奥尔金和格拉玛),其他省份继续保持卫生警戒状态(1978年加勒比海地区出现ASF疫情后实施的应急管理)。具体采取措施如下:
(1)进行疫点省份养殖状况普查更新。为了组织流行病学监测,基于地理和政治特点以及猪肉产量的密度,每个市镇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共有134个直辖市,创建了939个区域。它们被绘制在地图上,标出中心和重点区域,与工作相关的地域特征和其它信息也标绘在上面。每个区域指派的兽医或技术员都要熟悉管辖区域内猪的数量,运输方式以及猪和副产品的卫生状况。据统计,共探访私人场主899 122次,探访信息每日上报。
(2)各省组建由临床兽医、病理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诊断组,走访私人农户和国营农场,开展临床检查和样品采集。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该小组负责指导调查,采集样本,并监督实施防止疫病传播所必需的检疫措施。同时,对流行病学风险区域的健康屠宰猪也进行系统检查。最终,实验室共获得检测样品9 587份,其中89份呈ASFV阳性。
(3)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疫点的消毒灭源工作。对感染动物及所接触或所用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猪舍、翻耕疫点土地、喷洒消毒剂和除草。共消毒4次,每次间隔10~15 d。同时,疫点内清除老鼠或媒介昆虫,在难以清洁的区域,修剪树木,移除灌木,维持无植被状态,便于阳光照射。此外,在军队支持下建立狩猎大队,搜查这些地区的无主自由猪和野猪。
(4)进行疫点省份全部生猪清群。为了减少猪群数量及移动,在关塔那摩省以及其他两个省的受影响地区及其周围建立临时屠宰场,共建立57个屠宰场。生猪清群活动1980年2月7日开始,2月18日结束。3个省份共屠宰173 287头猪,其中焚烧123 250头,对剩余生猪的骨骼和内脏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将肉煮熟后迅速出售,其中将40 000 kg的去骨肉罐头送到职工食堂、医院和学校等消费食用。同时组建志愿者队伍,由专业队伍负责收集、运输、屠宰、焚烧和肉类加工等工作。
(5)接种疫苗。接种古典猪瘟和猪丹毒疫苗,共接种古典猪瘟疫苗3 478 308头份、猪丹毒疫苗917 601头份。
(6)严格检疫。仔细检查与周边省份接壤的重点区域的相关联物品,包括车辆和行人。在物主面前检查包裹,对包裹内的鞋子进行消毒;没收所有猪肉制品并无害化处理;检查完毕后的行李需密封盖章,以确保到达旅程终点时包裹物保持不变。为此,古巴共创建了229个24 h运转的控制站,由民防组织和国家警察人员驻守。此外,对火车、海港和机场航站楼进行检查,对机场旅客鞋子进行消毒,以防止疫病传播到其他国家。
(7)广泛宣传ASF防控知识。通过报刊和电台,各省及时向公众通报工作进展,广而告之疫病特征以及在发现疑似病例时该采取的措施。
第一阶段的全群扑杀及强力监管结束于5月30日,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即隔离检疫和恢复。该阶段一直持续到8月31日。在此期间,各防控机构继续有效运转,对控制区内的防控措施进行调整,但对于私人养殖者仍采取严格防控监管,同时对疫区的消毒程度进行评估。最终评估结果令人满意,于是古巴政府于9月25日授权进入第三阶段,即哨兵动物测试阶段。此阶段在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将哨兵动物引入暴发地区,以评估ASFV是否存在。先后共有1 500头健康家猪在接种古典猪瘟和猪丹毒疫苗后,被投放到与56次疫情相关联的122个地区和其他区域。观察期结束后(饲养45~70 d),在生物安全水平条件下扑杀所有猪只并对超过20%的猪只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经解剖病理学和病毒学研究,均未发现ASFV,证实ASF已经成功根除。
全球ASF暴发历史中,古巴是少数几个暴发1年内就将该病根除的国家[2,5]。1971年ASF疫情首次暴发时,美国对古巴已进行了多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使民众面临诸多生活困难,但是在ASF疫情来袭时,古巴政府表现出实事求是、科学对待、大胆创新的根除策略及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对于外表健康的猪进行急宰加工后供人消费的策略降低了ASF扑灭的成本,减少了经济损失。如果某个国家或某一严格管控区域采取扑杀所有猪只的策略实施ASF根除,那么屠宰的健康猪的猪肉制品消费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这可能会加快根除进程且能减少经济损失[6]。同时,古巴在发生ASF疫情后迅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相配套的快速协调机制,迅速调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材料,鼓励有组织的民间团体积极参与,以及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人民警察的帮助和受灾地区人民的理解参与,连同大规模根除运动中的有效组织衔接,这些都是古巴暴发ASF后能迅速根除的决定性因素。而且ASF疫情暴发后,古巴主动采取各项措施,确保本国疫情不向外传播,赢得了国际声誉,成为ASF根除历史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