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自力,谢 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712100)
科普即科学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也需要承载科普的功能,如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水花园、四川成都活水公园,科普性都已经成为该处景观的特色。工业主要是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工业科普即将采集及加工的过程作为一种工艺来展示,工业科普景观一般指通过景观来展示特定的工艺流程。
科普的特点即使知识更加浅显易懂,笔者引入叙事这一概念,叙事即讲故事,叙事可以使接受者更容易理解。通常景观叙事可以这样定义∶基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理解、评价景观的要素属性、空间结构、文化语义及其建构策略,进而有效建构主题性或者地域性景观及其文化认同性[1]。景观叙事手法多用于纪念性景观,如罗斯福总统纪念公园以及我国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等。基于叙事与科普的相似性,科普教育性景观也可运用景观叙事手法。笔者以兰州岗子村铝元素主题公园开发为例,从叙事角度探讨工业科普性景观的营造手法。
岗子村位于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2011年兰州市红古区成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红古区也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岗子村位于中铝兰州分公司的南厂与北厂之间,村民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生。铝厂目前并没有给村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基于红古区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岗子村可依托中铝兰州分公司的独特优势,发展科普教育旅游,以冶铝工艺的展示及铝工艺品为特色,设置铝元素科普主题公园,服务于周边城镇的居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电影、文学中,叙事修辞手法多种多样,景观与前两者相比,作为传播载体自身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用的手法有隐喻、象征、对比、衬托、留白、重复、通感等。在工业科普性景观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将叙事手法分为了以下3类。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在景观叙事手法中二者的不同之处在象征相较于隐喻更加直接,通过更直接的外在形象[2]。隐喻与象征这一类手法在纪念性景观较为常见,如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中,朱育帆旨在通过“596”之路贯穿游线,宣扬当年国人利用科技自救的时代精神[3]。在科普性景观中象征与隐喻同样可以应用,科普首要的功能就是展示,在岗子村外的科普公园设计中,需要使体验者进入到铝厂的环境,但又不能将铝厂复制,这时就需要运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用铝制景观柱、铝元素雕塑、运输铝的轨道等来营造铝厂的环境,体验者看到这些景观设施后可以快速地进入到铝元素科普园的氛围中,象征与隐喻在这里起到揭示空间属性的作用。
对比是把属性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法,衬托和对比的不同在于∶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二者在景观中的表现手法比较类似,所以笔者将其归为一类。衬托可以起到突出主要景观节点的作用,对比包括动静对比、冷暖对比、空间大小对比等,可以使景观更富有节奏感。岗子村科普主题公园中这一手法运用得比较常见。如整体空间由闭合到开敞再到闭和,竖向空间从上升到下沉再到上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整体景观连续且富有节奏感。衬托体现在中心的主要节点处,中心下沉阶梯广场由于周围种植带的衬托显得越发的注目。
通感在叙事修辞手法中较为特殊,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叙事景观中通感这一手法运用的也比较少见,但可以作为方案的点睛之笔。在岗子村科普主题公园的方案中,为了使体验者更深层次地理解铝的制作工艺,笔者提出让体验者把自己当作铝块的策略,从铝块的角度去感受加工流程。在电解铝工艺中,从铝原石到铝锭,经历了高温加热、化学置换净化、浇铸成型3个版块,从铝块的角度出发,其经历了炽灼、沉淀、束缚3种体验。为了使体验者体会到这3种感觉,就需要融入通感的概念∶入口处设置红色色叶树林如火炬树红枫等,用红色表示温度表现炽灼;中心设置下沉广场,体验者可通过一步步迈下台阶的过程来体会沉淀感;末端以铝元素的廊架收尾,使体验者在穿梭期间体会到束缚感。通感手法的运用使体验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铝的制作工艺,结合文字讲解,体验者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知信息,更加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
叙事手法的介入使景观元素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同时景观元素本身具备观赏、休憩的功能,体验者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不会觉得乏味,这也是叙事手法应用于科普性景观的特色。本文结合岗子村铝元素科普主题园的设计,分析了3类叙事手法的具体体现及应用,旨在为通过叙事手法体现科普景观提供一种参考,探讨工业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