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茂
【摘 要】
通感修辞手法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未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故本文从通感的概念、通感的特点、通感的适用范围、通感的功能或者修辞作用、通感与其他修辞格等五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与理解。
【关键词】
通感 概念 特点 作用 与其他修辞连用
在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时,第一次出现了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现摘录两例: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初看,这两句似乎用了比喻手法,貌似有喻词:前一句“仿佛……似的”,后一句“如……”。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若当成比喻句,则两例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存在相似性,故只能分析为运用了“通感”修辭手法。
那么,什么是通感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通感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通感”做了一下解说: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使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产生新奇的效果。(2016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第六版)
《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1991年4月第一版)1302页关于“通感”定义为: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通感这种修辞手法非常需要强大的联想能力。这种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觉都可以沟通。比如,嗅觉和视觉可以通感,比如“用耳朵听到了花香”,这就属于通感。在通感中,颜色可以是有温度的,声音是可以有形象的,冷暖是可以有重量的。如说“光亮”,也说“响亮”,就是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这些都是“通感”。
如例(1)中“风送来的,缕缕清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这两中感觉互相转移、沟通,就形成了“通感”。
二、通感的特点
特点: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
通感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彼此沟通,界限难分,比如下例:
例(3):一头老牛反刍的声响,隔山隔水闯进夜的梦呓,如莲一般,盛开在坚硬的午夜。不合时宜,又一尘不染。
“反刍的声响”与“莲的盛开”之间,听觉和视觉互相转移、沟通,形成通感。声音似莲花般盛开,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读起来有一种愉悦的享受。
听觉和视觉互相转移、沟通,突出了通感的特点。
三、通感的适用范围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常用此法。这是因为通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分不开。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可见,通感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我们通常习惯用的很多文字都用了通感的修辞。例如,“一弯冷月”,月亮是我们看到的,但是却说它寒冷,寒冷是一种触感,这其实就是通感修辞。又如“摇曳的音调”“表情冷漠”等词语也是通感。还有更频繁使用的,当我们夸一个人声音悦耳时,通常用“甜美”这个词 “甜”是味觉,是舌头尝到的感觉,“美”是视觉印象,是眼睛看到的,“声音”则是听觉,是耳朵听到的,说声音甜美就是将这几种感觉互通使用。通感的运用其实充分体现了世间万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哲学道理。在生理学上,眼耳口鼻是相通的,同样,在艺术创作中,这些生理器官的感觉也是相通的。通感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将文字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形变有形,对拓展人们的想象力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通感这种修辞,同样使得简单文字的魅力提升了,让平凡的文字具有了表达声色、描述万象的更广泛的意义。
四、 修辞作用
通感的作用:使词语变异配用,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在现当代散文中,大量地运用了通感。
例(4):路的尽头,我让思念的灵魂追赶逃离,像一只非洲草原上的生命,奔跑是最原始的。
“思念的灵魂追赶逃离”与“非洲草原上的生命奔跑”,把思念之深、之切,形象化地传递出来了。
五、通感与其他修辞格
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是以与其他修辞兼用的形式出现的。即一种修辞格之中包含了另一类修辞格,形成了主体和副体两种修辞格兼用的现象。
1.通感与比喻常连在一起使用
例(5):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和比喻兼用,主体为“通感”,副体为“比喻”。
2.通感与拟人也连在一起运用
例(6):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此句中表示颜色的红、绿和表示光线的明、暗互通,形成通感与拟人也连在一起的修辞。
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兼格”的修辞样式出现,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联想,去获得具体生动的形象。古诗文中也用通感,比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都是典型的句子。
需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做到感觉器官之间能“沟通”,又能给读者以艺术上的独特“感悟”,最终创造出艺术形象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李萍散文诗集.给风一个理由